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付小平V
付小平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25
  • 关注人气:2,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独立做事,懂得平等和责任,学会批判性思维(转)

(2012-07-25 20:54:49)
标签:

教育

育儿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分类: 教育文选

     我在沙发上看书,刚高考完的女儿拿着一摞信跑到我身旁,依偎着我说道:爸爸,真对不起,你上月给我写的信我刚刚看完。谢谢你,我现在懂得你对我的爱和教育思想了……”我搂着女儿,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泪水。

    原来,5月份她18岁生日前,我用毛笔在宣纸上给她认真地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信中回顾了她的成长经历、一些动人的故事和各种优点,也对她提出了期望。由于那时她正忙于高考,没来得及看。考完试,她有了时间,于是发生了如上一幕。

    我不是一个教育家,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方面的训练,对教育的理解完全是看别人怎么做和自己悟出来的。

    1988年我到荷兰留学,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游历世界的快乐单身,自然没有教育孩子的经历和经验,但是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发现荷兰人和中国人的态度迥异。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条:一是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希望他们不犯错误,能像大人那样思考和做事,孩子犯点错误就责备;二是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对他们一千个不放心,关怀备至,不让孩子自己决定任何事。

    荷兰父母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一是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孩子的任何错误都不算是错误,都是可以宽容和谅解的;二是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1991年,我女儿杜辛楠出生。我和我夫人尝试着把中荷教育比较后的心得用到女儿身上,效果不错。目前她已是南京大学天文系二年级的学生了。

    让孩子独立做事

    依照荷兰人的教育思想,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做事或作决定,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并学会自立。

    我们尽量让辛楠从小自己做事,不包办代替。

    我家住在中关村,女儿在一所不错的中学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骑车20多分钟。从初中到高中,6年时间都是她自己骑车上学,从来没有人接送她。只是临到高考前学校安排晚自习,出于安全考虑,我或她妈晚上10点在半路上等她。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觉得对女儿过于残酷了。不过,正是这种狠心,使得她现在懂得了如何珍惜。

    我身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也是分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项目的负责人,在孩子的专业选择和发展上,按说比其他人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可是我从没有强迫女儿参加奥赛或什么学科竞赛,只培养了她一项业余爱好——弹钢琴。2009年高考填报志愿,她自己选报了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我们完全尊重她的选择。

    懂得平等和责任

    责任感和爱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业。

    我们约定,未经许可,任何人不能看家里其他人的日记、手机、信件等,也不能随意翻其他人的书包。一次,我顺手拿起她桌上的笔写字,她问道:爸,你用我的笔问我了么?我立刻道歉:对不起!我能用一下你的笔吗?”“可以!她欣然同意。谢谢!我又说,不客气!她高兴地应答。多年来相互尊重和平等的训练,养成了我们和孩子之间和谐的关系。

    学会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可惜我们的教育中非常缺乏这个环节,总是教育孩子要听话,按标准答案答题。这也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没有创新力的主要原因。

    每天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也是我们讨论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从来不给女儿讲大道理,而是和她一起分析讨论,允许她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当然,在当下的社会,你不按照标准答案答题,肯定是要吃苦头的,我们就讨论如何既保持自己独立的观点,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高中期间,学校组织本校学生和国外学生交换访问,条件是学习好、外语好、家里有接待能力。这些条件我们家都能满足。可是,名单公布后却没有她。

    天不怕地不怕的她,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讨说法:请问老师,选择交换学生有什么标准吗?”“没有!校办的老师回答。

   难道这么严肃的事就没有一个标准吗?我女儿反问道。

   有,有的!那位老师立刻搪塞她。您不是说没有吗?怎么又有了,到底是有还是没有?那位老师无言以对。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回到家,她给我描述她的胜利。我微笑着说,给你满分!

    上大学后,她参加了辩论队,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她竞选班长成功。对她而言,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怀疑的,怀疑的目的是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去解决它。

    从我们教育女儿和她成长的经历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非常关键。我们很幸运自己的女儿成长得那么好,我们为她骄傲。

   (摘自《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杜子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