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吟诵是儿童阅读的重要方法

(2012-01-12 11:37:30)
标签:

杂谈

    心平公益基金会联盟信箱中读到王林老师最近为《阅读的力量》所写的序言,这是一本好书,王林老师作为一个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为儿童阅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文中提到的对吟诵的看法我有些不太认同,为了给致力于儿童阅读的公益联盟的朋友们提供另一个思维的角度,我简单表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邮件内容:

    王林老师推荐的《阅读的力量》是一本好书。以前大家都是阅读繁体版,我的朋友郭初阳、冷玉斌等也几次跟我讨论这本书,甚至谈过这本书的引进和出版。现在终于我们可以读到简体版了,值得庆贺。

    不过我不认同王林老师在序言中将吟诵、涵咏和读经并列。吟诵、涵咏和读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让儿童一味读经也是我反对的。《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曾经组织过几次讨论。从儿童诵读和读经的关系,民国教材、儿童哲学等角度所做的几个专题值得一读。
    吟诵、涵咏和读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阅读内容看上去有些近似。阅读应该包括默读、朗读、诵读、吟诵(或者更科学的说法是默读和诵读,而诵读有几种形式:朗读,就是大声读,但不一定要背诵;熟读成诵;多次的反复的大声朗读,有些需要达到背诵;吟诵,古诗文的一种诵读方法),儿童阅读推广人不应该仅仅将阅读定义在自由的阅读,或者仅仅加上将儿童文学或者图画书大声读给孩子听。诵读包括吟诵是中国式的读书法。我们提倡儿童阅读,不应该将这一个重要的部分舍弃不谈,甚至看做反面。有没有诵读的功底,有没有语感,其实一个人开口说话,你大概就可以判断。
    中国的儿童阅读走过了十年的历程,我们在初期大力推广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大力介绍国外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必然走过的阶段,而且这个进程还要继续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树立了儿童观,并对于当代语文教学和儿童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正如原创图画书逐渐发展,中国的图画书作家、画家们开始寻找将童趣、中国元素和普世价值观的结合和平衡之道一样,中国的儿童阅读不能够轻率地将传统母语教育的阅读方法斥之为落后和腐朽,吟诵是中国式的读书方法,孩子们应该一定程度地诵读、吟诵童谣和古典诗歌,应该听评书,听爸爸妈妈、老师讲中国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在这个路途中,我们才会在回归儿童、走向普世价值观的同时,回到母语(不仅仅是母语的学习,包括母语的表达,母语的思维,母语的生活方式),回到教育的真意。
  

自由阅读有力量

                                                                                                                                                                                                                                                王林(语文教育工作者)

 

    我最喜欢的事是推荐书,推荐那些带给我快乐、引发我思考的书,推荐给老师、家长和孩子。我的推荐总是热情洋溢,甚至有些过分热情。我相信,阅读热情是需要“传染”的。

    《阅读的力量》是我推荐出版的一本阅读理论书。我在前年读到这本书的繁体版,就一直盼望能有简体版出版。我喜欢这本书到什么程度呢?我看书有划线批注的习惯,刚看几页下来,蓦然发现,满纸全划了线,作者几乎每一句话都能“击中”了我,得出的每一个结论和我对阅读的思考不谋而合。

    这是一本由枯燥数据和生动结论相结合的书。作者极力想证明的是自由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的重要性。FVR就是无压力阅读,为了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FVR不仅仅是学习母语有帮助,也是让外语能力登峰造极的方法。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文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字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耐心读这本书的分析过程和数据资料,你或许可以抽绎出这个结论。《阅读的力量》要阐释的是“自由阅读的力量”。

    这是一本语文老师都应该阅读的书。作者通过大量研究资料,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Literacy,原书翻译成“识字力”我以为不准确)没有功效。也就是说,大部分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堂上教字词句、语法规则、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远不如让孩子自由阅读成绩更突出。我非常赞同这个结论。在我的数次讲座中,都曾提到语文教学的几大误区——教语文就是教语文教材;教学效率低,有效性差,少、慢、差、费;教师的大量讲解和学生的大量练习只会让学生更讨厌阅读,等等。

作者并不是完全排斥教师的作用,而是教师的力气没有用对地方。想想我们的语文教研吧,大量的时间都是培训老师教好一篇篇课文。老师如此教学,除了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教育行政体制的钳制。所以,我要不厌其烦地抄下书中的这段话送给学校和教育局的官员们:

    学校的行政当局必须知道,当教师朗读给学生听时,当教师在维持静默阅读时段中显得放松时,他们是在执行工作。行政当局必须知道,营造一个出版品丰富的环境并非奢侈浪费,而是必需。(行政当局要是知道营造一个出版品丰富的环境不一定要花大钱,应该可以松一口气;只要省几部电脑的钱,就可以显著改善学校的图书馆。)行政当局应该也很乐意知道,提供一个出版品丰富的环境,可以让教师的一天过得更轻松也更有绩效,学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会提升,在日常生活与标准测验中的表现都会更好。

如果你相信作者的观点的话,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其实目标就更明确了——鼓励自由阅读,而且落实。本书第二部分讨论的是一些落实的方法。这些方法无外乎就是要解决书的问题、阅读时间的问题、指导方法的问题。这些方法都值得学校去践行。

    有的读者或许会问:作者的研究是以英语阅读为研究对象,可是英语和汉语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我认为,如果我们把“阅读”定义成“从文字中提取意义”的话,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那些鼓吹“读经”“吟诵”“涵咏”的人,才会故意强调区别。

    对这样一本优秀的、不艰涩的理论书,我不是要写序,我只是想传递阅读的喜悦,想告诉那些希望孩子阅读的大人们:自由阅读有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