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孩子母语没学好、外语学错了

(2011-01-29 10:34:17)
标签:

教育

 

http://s14/middle/6d67db1bt9af313534a1d&690

  

  ■新商报记者李媛媛

  什么是“亲近母语”?“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如是说。近日,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现在出现的双语幼儿园教育,作为“亲近母语”的倡导者,徐冬梅不太赞同幼儿园双语教学方式,她认为孩子应该在三年级以后甚至更晚再学习外语也不迟。

  好的童书“又重又轻”

  记者:你评价一本童书是不是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可否向家长做个简单介绍?

  徐冬梅:我的标准很简单,一本童书是不是好书就看它是不是“又重又轻”,“重”就是指是不是真有内涵,是不是表现了人性、自然或者童心的美好,“轻”就是看它是不是写得有趣味,语言是不是清浅、有味道。

  记者:你提出过“亲近母语”的概念,同样的,在儿童时期学习英语,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很强,你认为双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体现在哪些方面?孩子从小在双语幼儿园学习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徐冬梅:我主张孩子们首先应该学好母语,三年级以后甚至更晚再学习外语也不迟。所以我不太赞同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据我所知,日本的小学生在三年级之前是不允许学习外语的。台湾的幼儿园也明确规定不允许开设外语课,虽然还是有一些民办的幼儿园为了招生的需要开设外语。在华德福幼儿园,也有开设外语的,但他们主张的是“母语式”的外语教学。这种外语教学我不反对。就好像在一个多元文化、多语言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可以不费事地学会多种语言一样。但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大多数幼儿园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师资、语言教育理念都达不到,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们母语没学好,外语还打下了一个错误的基础,以后纠正都很费事。

  记者:孩子每天与老师的接触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那么,对于儿童阅读的推广,应该对老师做哪些方面的培训?如何才能让儿童文学推广真正进入校园?

  徐冬梅:国家的教师培养体系,应该对小学老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阅读素养有基本的要求,应该在师范教育课程内重视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的课程。虽然儿童阅读经过近十年的推广,但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很缺乏儿童阅读的基本素养,国家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也应该把儿童阅读纳入培训体系。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儿童分享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等等。让儿童文学推广真正进入校园,民间推广力量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努力,但还需要更多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把儿童阅读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教育理念,需要学校、家长们的重视和具体实践。

  给孩子们多一点心灵自由

  记者:现在部分孩子要上一些特长班,占用不少时间,你认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阅读的时间和特长班的时间应该各占多大比例合适?在时间分配上,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徐冬梅:我觉得阅读是很自然很生活化的,所以阅读应该是每个孩子生活的一个部分。特长班、兴趣班本来应该是根据儿童自身的爱好来选择的。每天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大声读给孩子听,逐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记者:从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时开始,课业开始加重,如何解决阅读与学业之间的矛盾?

  徐冬梅:我不认为阅读和课业之间有多大的冲突,基本上大多热爱阅读的儿童,特别是阅读品质比较高的孩子的学业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我不赞同给小学生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做那些一张张的试卷,那些无聊的语文习题,我呼吁社会、教育能够给孩子们更多一些自由、闲暇的时间,给孩子们一点心灵的自由,解放儿童,给孩子们的成长留出空间。

  记者:近两年,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直被诟病,那你认为在现状一时无法改变的时候,小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作为补充?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应该如何对待?

  徐冬梅:其实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我平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不同的孩子推荐不同的读物。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得到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难解决。现在还是有不少很有质量的推荐书目,基本上可以适应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家长可以关注一下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和资信较好的儿童阅读推广机构的推荐书目。例如梅子涵、阿甲,“亲近母语”等推荐的书目是大家基本可以信赖的。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同,我不可一概而论。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向孩子们推荐读物的学校和老师是对孩子们负责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