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ision-ipad】“流浪,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2013-11-18 17:04:05)
标签:

杂谈

1885年,古斯塔夫马勒为《流浪者之歌》划下一个休止符,心中满满的是爱与哀愁,他写失爱之人的自我放逐。古往今来人们对流浪这个词扩张浪漫的想象力,常常忘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居无定所,其实是一件非常不浪漫的事情。事实是,那些在路上的人们更多的缘由是不得已。因为传统。因为政治。因为经济。或者仅仅因为奇怪的病症而选择了浪迹远方。北条司在《阳光少女》里刻画一个生长停滞的少女,为守住自己的秘密,她必须随时离开刚熟识的人事,与一日日老去的父亲不停搬家,一直离开。这么一个悲伤而且无解的命运,结局却充满抚慰人的力量。这大概就是真正在路上的人们,选择流浪的人们面对生活所得知的真谛:流浪本身并非浪漫,是对既定生活的抵抗,在挣扎中迸发的创造力,才具备浪漫的意义。生命本身就是从此时到彼时的流浪,大家都在奔向彼岸的途中,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纷纷离开昨日。在马勒之前,萨拉萨蒂早写过一首同名曲,写的是这个星球上一支命运多舛的民族。曲子先写尽吉普赛的彷徨悲凉,然而后半段基调一转,吉普赛本身的活泼、灵巧与自信让整首曲子充满光明。这大概是对所有流浪者的箴言: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http://s12/mw690/0020dkrXty6EjPDaxWr2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