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感的源泉(59)
标签:
365校园审美情感 |
分类: 著作论文精选 |
逍遥行者
2013年9月21日
学校中公正的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儿童和少年作出的努力的评价上。这种努力的表现往往是很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常常是没有结果的,即没有表现为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和牢固的实际技能。付出了智力劳动,付出了努力,但没有结果;而教师只评价结果——知识。儿童把这种片面的评价视作莫大的不公正。要设法使智力劳动总能产生积极的成果,这就是在学校中体现人道和公正的艺术所在。
对学生付出的劳动所作评价的公正性,能使学生形成一个信念:他们和他们的老师,是从事共同劳动的同志,是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就能彼此敞开心扉坦诚相见: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人性中最好的东西就不会被偶然的、伪装的、次要的东西所掩盖。在受到高尚动机所鼓舞的同志关系和友谊的气氛中,儿童、少年的心灵就会对一切善良的东西很敏感。一个人感觉到其他人身上的美,这种美就在他的心中确立起对善的信念。孩子像接受自己的朋友、同志、志同道合者的忠告那样去接受教师的意志,而如果少年也这样地去接受教师的意志,这对学校工作是非常有利的。我坚定地认为,这是培养自觉纪律的奠基石之一。学生沉浸在同志式的共同劳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他的个人意志不会削弱,相反,他会运用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去达到目的。体现真正的教育的这条重要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师很少禁止学生去做什么,而几乎总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的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此。一个好教师很少采用禁止的办法,不是因为他对恶熟视无睹,而是因为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做好事,努力成为一个好人。
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去成为一个好人,那么每个人的个性就会在集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这里说的不仅仅是每个人都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里还展现了知觉的个别性,以及教师对行动和行为的评价所引起的内心的情感反应的个别性。这种反应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的重要因素。由于有了想成为好人的愿望,学生甚至不把教师的愤怒、火暴、痛苦、悲哀看做是不公正。相反,教师内心的这些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起要做得更好的愿望,促使他们去体验教师的公正。
如果您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请您向年轻的心灵展现人的美,首先展现您自身的美,这是很重要的。这里谈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的教师个人的榜样。儿童、少年应该理解并感觉到在自己的老师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人的美:细腻的情感的美和情感修养的美。真正的教育者,是一个情感领域宽阔的人,他能深刻地体验快乐和悲伤、痛苦和忧愁、愤怒和气愤。他很少提高了嗓门大声呵斥。孩子们能从自己老师的普通的话语中捕捉到担忧、伤心、惊奇、痛苦、愤怒(和任何有情感修养的、有教养的人一样,教师也有权愤怒)等情感以及几十种具有类似色彩的情感。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些情感,真正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教师不必进行什么演说训练。我认识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即使在愤怒时说话也几乎是轻声细语的,而全班学生都屏息静听他的每一句话。这不是对嗓音进行什么特别的“调节”。他的话语是出自内心的,出自情感内在的博大的修养。如果一个教育者想让他的学生感觉到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人的美,他就应该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作出的细腻的情感-审美反应。这种反应也就是用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类美的公正去进行教育的强大的力量,学校中如没有这种力量则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师的这种反应中,在教师的丰富的心灵活动中,学生感觉到了他的个性。
在有些学校中孩子们不理解,也感觉不到教师身上的人的个别性,他们不同情,也不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孩子们常常用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淘气行为和花花点子让疲惫不堪的、神经紧张的教师感到厌烦:教师“发火了”,他大叫大嚷……这确定无疑地是人际关系修养水平低的标志。哪里出现呵斥,那里就出现粗鲁和情感迟钝。在呵斥中反映出来的是最简单的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的心灵中都具有的情感修养的种子在这种本能的反应中失去。在呵斥下受教育的孩子也会失去感觉其他人的最细腻的情感色彩的能力,失去了对善的敏感性,这是尤其令人担忧的。孩子被呵斥,在家里还要遭到拳打脚踢、敲后脑勺、恶骂等粗暴待遇,在这种状况下受教育的孩子看不到,也感觉不到自己周围的美,他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候可以发现人身上最可怕的东西——残忍。
人的情感修养的源泉,是教师用心灵去感觉儿童、少年、小伙子、大姑娘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能力。孩子常常有自己的恐惧、欢乐、忧虑和痛苦。有高度情感修养的教师能根据孩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体验去感觉他的内心世界。一个敏感的教师在明白了学生并非一切顺遂后,他不会立即去询问或安慰,他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已猜测到了他心中的恐惧、悲哀、忧虑和痛苦。当确信孩子需要帮助后教师就与他单独交谈。善于进行这样的谈话,是情感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培养用心去感觉的能力,是完善教师的教育技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要努力去察觉在人的话语中所隐含的情感的潜台词。话语和眼睛一样,是心灵的镜子。我学会了从学生的话语中抓住最细腻的情感色彩:压抑、恐惧、悲伤、孤独、痛苦、懊恼、不满、慌乱。米沙的家里常常大吵大闹。这个少年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冷酷给母亲带来的痛苦。我学会了根据米沙言辞中最细微的色彩猜测到现在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男孩常常谈论一本让他激动的书,而我就知道了他现在是高兴还是惊恐,也就是说,现在他家里是相安无事,或者相反,他的母亲正处于绝望之中。
学生对美的反应能帮助教师理解男孩或女孩的内心活动。一个人的心正因痛苦、委屈、愤怒和气愤而发热、颤抖,他就会从自己的心境出发去接受教师关于善良和公正的谈话,对艺术和大自然的美作出自己的反应。慌乱、痛苦、失望、委屈,这样的情感似乎堵上了美通向人的心灵的道路。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不能接受美,如果不公正使人的心灵受到了打击、伤害和侮辱,那么美所培育的那个真理就会变成漂亮的辞藻。在把美作为治病的药方前,必须调节好人的敏感的心弦,使美的韵律能在他的心中激起反响。一个处于慌乱、压抑、失望之中的人,只想说与他个人有关的事。学校集体中的气氛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能与每一个人有共同的感受,对每个人表现出同情心和诚挚的关怀。这种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形成的。它的幼芽就在教师和学生的普遍的情感修养之中,尤其当教师理解并感觉到儿童智力劳动的全部复杂性、全部困难,正确地评价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努力时,就会产生这种气氛的萌芽。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来“调音”,对学生的一切都大度包容、过分迁就,不严格要求,也不讲究纪律,这与同情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无所事事、懒惰和任性采取放纵态度,这是不公正的另一面。在有道德方面的祸根的地方,不公正就会渗透到精神的相互关系的最细小的毛孔中,产生欺骗、虚伪和道德上的不规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