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杜威6)

(2013-08-30 16:51:12)
标签:

365

校园

杜威

分类: 相关教育资料

http://s10/mw690/6d6666f7tx6CiXPYIMpd9&690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研究之六

逍遥行者

2013年8月30日

    (一)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从做中学”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渗透到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中去。是对传统的知识中心、讲授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全盘否定和批判。杜威提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教育就应循着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那么教学就应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已从经验中学为主。

    (二)思维五步与教学五步

    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论述中。在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这种活动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他的教学方法看重解决儿童怎样学的探讨,而不是看重教师怎样教。

    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思维又称为“反省”或“反思”,即对所产生的疑难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反复观察、思考、设问、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过程。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就是说,在反省前,处于迷惑与纷乱中;而在反省后,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和愉快的直接经验。思维在这前、后之间按照一定的步骤发展进行。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也称为“反省思维的五个阶段”。第一:暗示,在情境中感觉要解决问题的暗示;第二:理智,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第三: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推理,推断锁定假设的内在含义;第五:检验,用行动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

    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疑难时的一种行为。杜威强调在个人活动中展开思维,在思维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把思维五步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就形成他所提出的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性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杜威认为,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渊博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若说儿童享有自由以后,教师便应逊位而退处无权,那是愚笨的话。他又说:“为了减轻教师的责任,有些学校里,不让教师决定儿童的工作,或安排适当的情境,以为这是独断的强制。”“不由教师决定,而由儿童决定,等于让偶然的事情,偶然的接触来决定。”“你不让教师来决定,不过以儿童的偶然的接触,代替了教师的计划而已。教师有权为教师,正是因为他是最懂得儿童的需要和可能,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工作。”

    由此看出,杜威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他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他改变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并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有渊博而熟练的知识和技巧,在教课时才能有条件去观察分析儿童在学习中的心智活动。第二,教师要有专业训练。教师是儿童心智的研究者,他要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有效地给儿童以正确的指导。第三,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在教课前要认真考虑学生有什么旧经验可以利用,如何使新旧教材联系起来,如何引起动机,如何应用教材等。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他看来,无论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还是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