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霍姆林斯基之校长观

(2013-04-08 16:08:53)
标签:

365

校园

校长观

分类: 校长教师素质

http://s14/mw690/6d6666f7td9e41c2df9ed&690

苏霍姆林斯基之校长观

北京市芳古园小学  王明华

2013年4月8日

 

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摘自《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第60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1948年起到1970年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靠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和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包括《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在这些教育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做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怎样做一个好校长的思想。笔者发现,可以从校长的知识观、校长的管理观、校长的教师观、校长的学生观和校长的学校文化观等五个方面来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理念。

    1)校长的知识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首先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教育者和好的教师。作为校长,不仅需要懂得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不仅需要精通教育科学知识,掌握一些能影响儿童和青步年的艺术,还要懂得有关教育艺术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校长的管理观。对于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抓住五项工作:一是开展学校校务会议。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的校务会议由教师、少先队总辅导员、图书馆管理员、长日班教导员、校医、课外小组辅导员、校长、教导主任、总务副校长、5-7名家长委员会委员以及共青团组织的代表组成。校务会议是学校集体处理各种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二是用说服的方法来解决教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是学生和教师的教师,对于教师之间的矛盾,可以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是校长做好教师思想工作的主要方法。三是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需要具备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的能力。四是学校领导之间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长与教导主任之间的分工需要明确,一定要分清哪些是校长的事务、哪些是教导主任和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的职责。这样一来,学校领导之间的管理职责明确,有利于顺利开展学校工作。五是形成教师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需要形成和谐、健康的教师集体,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

    3)校长的教师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足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他对学校里的每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素养,必须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激情。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教师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4)校长的学生观。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中,校长应该有这样的学生观:第一,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的能力。第二,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发展起来的。第三,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事情。第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盼。这样他们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怀,我们才能了解到需要了解的东西。第五,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用善意、关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去抚慰孩子的伤痛甚至仇恨。第六,相信孩子。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缺乏信心,全部教育智谋和教学方法都将像纸牌搭小房一样瞬间倒塌。第七,成为孩子的朋友。忘记自己是教师,深入到孩子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第八,分析和研究儿童入学前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5)校长的学校文化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文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自然环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环境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观念、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需要绿化校园,学校校园里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还成立绿色实验室。第二,精神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和教师需要把同情、友爱、集体主义带进学校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布置教室,让墙壁说话,主张在教室挂名人名言等标语牌,把深刻的思想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引起相应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