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作业检查观

标签:
作业检查观校园 |
分类: 分类教育思想 |
http://s7/middle/4de02e6dhb8ba67e27da6&690
第957篇:苏霍姆林斯基的作业检查观
逍遥行者
2012年2月12日
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检查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检查作业在巩固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对检查作业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好。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现实中,特别是许多教师将教育目的异化为一个个苍白分数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将检查作业等同于上课的提问,有的教师认为检查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老师将检查作业和学生评价简单对应起来……这些司空见惯的情况,并没有认识到检查作业的实质和发挥检查作业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教育教学过程时,对如何检查学生的作业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特别是他能够站在关爱全体孩子、重点考察知识的运用、培育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检查、不能简单给学生评定分数等方面,对检查作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他的这些教学思想,对今天我们基础教育现状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检查作业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检查作业要关照到全体学生。
上课伊始,教师一般习惯通过检查作业复习旧知识,再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于是课堂提问学生是许多教师采用的检查作业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分析到——当被提问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他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问题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
教师在15至20分钟内提问三四个学生,给他们评分,而其余的学生却无事可做,或者至多不过是几个勤勉的学生估计教师要提问到他们,便在翻阅课本上的答案。一个学生回答完了,其余的学生便都十分紧张地等待着教师的提问。但是,只要教师一叫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其余学生便会立刻松下气来,各干各的事了。在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他们什么事也没有做。这种惰性接着又会迁移到课的下几个阶段,这样日复一日,就使学生逐渐变得懒惰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226-227页)
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怎样才能在检查作业的时候,记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因此,他主张,作为巩固教学的手段,检查知识应该关照到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只有几个学生在思考,而其他学生却没有学习任务的现象。
2、检查作业是促进全体学生脑力劳动积极化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出现课堂提问时大部分学生这积极思考现象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检查和评定知识变成了一种目的,教师提问学生只是为了给他们打一个分数。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在检查知识的时候,要淡化评分意识,主张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事积极的、独立的脑力劳动,并强调在高年级时应当具有自我检查的性质。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用草稿本来检查学生作业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脑力劳动中来。
譬如上几何课,全班都准备好让教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 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如果他想了解,某一个学生对求出的公式是否深刻理解,就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学生叫起来回答。每一个学生都在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跟前做题一样。教师随时(在完成作业的某一个阶段上)可以让全班或一部分学生停止作业。(《给教师的建议》第35-36页)
这种检查作业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进来。可见,淡化评价意识,让检查作业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检查评分,而纳入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检查作业,了解每一个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能极大地激发全体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全体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
这种淡化评分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的做法,不仅可以用于教学开始检查旧知识,还可以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知的本领。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不提倡在上课开始时专门进行检查作业。他说:“在我们学校的低年级中,一般不提倡在上课开始时专门抽出时间来检查学生的知识。这种检查跟知识的加深、发展和运用融合在一起。”(《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智育》第295页)这样做可以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运用,教师也有可能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3、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检查学生作业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因此,检查作业应当由教师检查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我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检查作业不能简单重复教科书。
许多教师在设计检查的作业内容时,往往简单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为了防止死记硬背,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在检查作业时,应当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讲课内容和书本里背诵的内容。而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检查作业的基础。
5、教师应当布置家庭作业。
关于布置家庭作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有的主张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知识;有的则强调不布置家庭作业,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应当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但反对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而教师应当把主要学习任务放在课内,注重课堂中集中学生学习精力,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能把主要学习任务推到课外。
6、不要轻易给学生评定分数。
在许多学校的许多教师那里,检查作业往往和评分结合在一起。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怀有善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要尽量减少评分的频率,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而要让每次评分都有分量、有意义。
在我的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教过中学教学计划里几乎所有的学科(制图除外),可是我从来没有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问题达2、3个甚至更多)就给学生打分数。我给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我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感到这一点。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就对他说:“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于是又开始了研究他的知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给教师的建议》第38页)
另外,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师就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孩子们已经习惯于作业完成得不合格就得不到分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完成了的作业并不是以教师的最后“判决”作为结束的最终一步。在孩子们面前,通向进步的道路并没有堵死:他未能做成的事,将来他会做成的,说不定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做成。米沙和彼得里克并没有产生绝望的感觉,而得了不及格的分数的孩子,通常会觉得似乎比自己的同学落后了一步而感到绝望。就在课内,他俩提出要求:“请给我们练习。”我给了练习。在学习日的过程中,他们挤出时间完成了作业。(我们的学习日是这么规定的:每天每个学生有半个小时归自己支配,以便完成他认为必须首先完成的事。)两个孩子竭尽全力想取得分数,证明他们并不比别人差。我检查了作业——几乎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完全一样,作业得到了好分数。(《育人三部曲》第179-180页)
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检查作业的观点,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建立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热爱孩子、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一前提,一切都将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