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读后感
今早,我读了《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公元30__124年),字叔重,汉昭陵人。曾任汶长、太尉南阁祭酒。从贾逵受业,博通经籍,时人谓之“五经无双许叔重”。此书作于和帚永元二年(公元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公元121年)才告完成。
《说文解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称之为“古文”,用古文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焚书后,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为“今文”,用今文写成的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写的经书。这样在汉代经字家中就分成了今文和古文经学家两派。古文经学家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其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扑。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
《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分别归在540个部首之中。《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由许慎最先完成了。它把形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列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具体有三种情况:1,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2,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排在后边;3,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这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二,训释本义。着重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此外,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三,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他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音”的原则,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四,以六字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逐字分析。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说文解字》一书就阅读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因而,阅读该书最好能选择其注释本,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和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