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读后感
管子(公元前725__前645),即管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名夷,字仲,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他相齐40年,不以“兵车之力”,辅助齐桓公实现了九合诸侯、一霸天下的伟大功业。管子的思想和事迹散见于《国语.齐语》、《左传》、《战国策》、《史记》、《管子》等书,而《管子》则比较集中地体现其治国理论和实践。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几经人事变动的管仲终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在管仲相齐的40年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军事、政治、税收、盐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盛。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而管仲的才学就体现在《管子》一书中。
因此,应将《管子》一书应作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读教材,这是很有必要的!
《管子》是法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自然科学各个方面,涵盖法、农、兵、儒、道、阴阳各家思想,共76篇。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非他书所及”。可以说,《管子》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一部杂家著作。《小匡》体现了管仲“相地而衰征”和“四民分生而居”的经济理论;《牧民》篇体现了“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社会经济思想;《牧民》、《形势》、《权修》、《立政》等从不同方面讲述了国家的为政之道和治国方略;《小匡》等多次谈及军事编制;《内业》提出了“天道之数,人心之变”的哲学思想;《宙合》体现阴阳家的思想;此外,《任法》、《法禁》主要体现法家思想。它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重民,爱民,安民,富民,从宏观上为整个社会的治理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Oh,my god!《管子》正是我最想看的一类书了![握手][强][微笑]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以当时的交通、讯息传播速度,根本无法与现代相比较,但却诞生了那么多流芳万古的诸子百家呢?为什么现代都几乎没有这样的大家出现呢?这的确发人深省!好吧,今天,我把原因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我:近现代把理论和知识越来越狭义化、微观化,把本来完整的、相互关连、密切联系理论和知识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了!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育,概莫如此!因而,现代头戴什么“家”的人,尽是些雕虫小技精妙有余,却不知天高地厚、宇宙万物之辈!
这是我们整个学术研究和教育存在的一大缺陷!必须责成科研、教育主管机关和智囊机构尽速全面反思、检讨、总结和更张!刻不容缓![拳头]
所以,现在满大街大学生、硕士、博士,尽是些越学越精于雕虫,学历越高知识越偏狭,最后走到了“牛角尖”那一丁点儿地方了,除此之外,一窍不通!可笑可悲得很!很多人还以高学历沾沾自喜,整个社会也唯学历至上,在当下是极端错误的,也是极其荒谬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