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四兵相见)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炮对屏风马 |
(为比较起见,这一布局采用动态棋盘为王斌自战评说,文字说明原载<象棋研究>2009年第3期张江大师评注的很详细)
1.
2.
象棋大师张江评注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洪智
1.
3.
5.
7.
升炮护卒,目前形势下的一种应法。另一种比较流行的下法是卒7进1交换,以下红方接走车二平三,马7进6,兵七进一,卒3进1,车三平七,炮8平7,车九平四,车8进4,马三进四,车8平7,马四退二,车7平8,炮八进一,士4进5,炮五平二,马6进7,炮二进三,马7进6,帅五进一,车1平4,帅五平四,形成了红方多子黑方得势的两分局面。
9.
再升一炮,驻足于沿河一带,正确的选择。如直接卒3进1,红方兵三进一,卒3进1,兵三进一,同是过河兵,红方的效率明显高于对方。
10.
车九平六
上士补棋,待机而动。在以前的对局中,下到这个局面时黑方也曾出现过车1平3的下法,以下红方接走马三进四,卒7进1,车二平三。马7进6,炮五平四,红方简明控制局面,黑方三路车不能发挥作用,似有落空的感觉。
11. 炮八退一
退炮含蓄,以后可视情况在后翼遥控,来达到对黑方河口双卒的压力。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下到这个局面时,红方更多的选择是一种刚性的攻法,即兵五进一,直接从中路发动进攻,以下黑方接走车1平3,马七进五,马3进4,炮八平七,车3平2,由于黑方沿河一带布下重兵,层层设防,红方强攻难有好的前景。逐渐这一下法淡出流行的布局行列。
同样过卒,黑方的次序不能有差,如果选择卒3进1,那么结局就大不相同,因红方可接走兵三进一,卒3进1,兵三平二,卒3进1{这时可以看出红方炮八退一的预见性了,躲开了黑卒的骚扰,争得了先手权}车二平七,炮2平3,兵二平三,红方保留了过路兵,其势大涨。
12.
车二平三
13.
…………
退马,保留多子优势,必走之招。如车三退三,炮3进3,车六进一,炮3平5,车三平七,炮2平3,双方频繁兑子,立成和局。
14.
…………
巧妙借助底炮的威力黑方顺势抢出大车,是这一变化的中心,以下双方围绕多子和得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6.
车三退三
保留底炮的攻势,同时牵制住对方,来达到组织兵力的时间。正确的应法。此时如稍一退缩,改为炮3退3,那么红方炮五平八打车,然后再相三进五飞起中相,黑方少子的弊病立显盘面,难和对方抗衡。
18. 车六平七
如图1所示,双方经过了一番争夺,盘面上形成了红方多子的稍优局面。在90年的全国团体赛上,黑龙江特技大师执黑对阵辽宁特技大师卜风波时也下到这个局面,当时黑方选择了炮7进3换马,以下红方车三退二,马3进4,炮五平八{不能车七进三,由于黑方可马4进5踏双车}车2平3,炮八平九,炮1退2,车三平九,卒3进1,炮八退三,车8进6,经过交换,黑方虽少一子,但控制了全局,处于可胜可和的残局优势。红方难以满意,以后又经过了棋手们的深人研究,汪洋vs赵鑫鑫时红方做出改进,当黑炮击马后,红不退回吃炮而改为吃卒,也为这一布局丰富了一些变化。先看这盘实战:
18.
…………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一个变例(四兵见面之车三进三接受黑方
http://www.hyches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518&extra=page=2&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