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四兵相见)

(2011-07-04 15:28:1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炮对屏风马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四兵相见)

(为比较起见,这一布局采用动态棋盘为王斌自战评说,文字说明原载<象棋研究>2009年第3期张江大师评注的很详细)

1.

2.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四兵相见)

象棋大师张江评注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洪智  2009425日弈于浙江磐安

 布局: C25 中炮过河车七路马对屏风马两头蛇红左横车兑双兵对黑高右炮
   

   

1.  炮二平五    马8进7      2.  马二进三    车9平8 

3.  车一平二    卒7进1      4.  车二进六    马2进3 

5.  马八进七    卒3进1      6.  车九进一    炮2进1 

7.  车二退二    象3进5      8.  兵三进一    炮2进1

升炮护卒,目前形势下的一种应法。另一种比较流行的下法是卒71交换,以下红方接走车二平三,马76,兵七进一,卒31,车三平七,炮87,车九平四,车84,马三进四,车87,马四退二,车78,炮八进一,士45,炮五平二,马67,炮二进三,马76,帅五进一,车14,帅五平四,形成了红方多子黑方得势的两分局面。

9.  兵七进一    炮8进2

再升一炮,驻足于沿河一带,正确的选择。如直接卒31,红方兵三进一,卒31,兵三进一,同是过河兵,红方的效率明显高于对方。

10. 车九平六    士4进5 

上士补棋,待机而动。在以前的对局中,下到这个局面时黑方也曾出现过车13的下法,以下红方接走马三进四,卒71,车二平三。马76,炮五平四,红方简明控制局面,黑方三路车不能发挥作用,似有落空的感觉。

11. 炮八退一

退炮含蓄,以后可视情况在后翼遥控,来达到对黑方河口双卒的压力。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下到这个局面时,红方更多的选择是一种刚性的攻法,即兵五进一,直接从中路发动进攻,以下黑方接走车13,马七进五,马34,炮八平七,车32,由于黑方沿河一带布下重兵,层层设防,红方强攻难有好的前景。逐渐这一下法淡出流行的布局行列。
     11.
…………    卒7进1

同样过卒,黑方的次序不能有差,如果选择卒31,那么结局就大不相同,因红方可接走兵三进一,卒31,兵三平二,卒31{这时可以看出红方炮八退一的预见性了,躲开了黑卒的骚扰,争得了先手权}车二平七,炮23,兵二平三,红方保留了过路兵,其势大涨。

12. 车二平三    卒3进1      13. 车三进三 ⑤
     
黑方上招再渡一卒,弃掉一马,也是计划中的下法。红方接受了挑战,亦属正常之举。另外,以往的对局中,红方此时改走车三平七吃卒也是比较流行的套路。以下双方接走炮83,车六进七,炮2退4,炮八平三,马75,双方另有攻守。

13. …………    炮8平3      14. 马七退九 ⑥

退马,保留多子优势,必走之招。如车三退三,炮33,车六进一,炮35,车三平七,炮23,双方频繁兑子,立成和局。

14. …………    炮3进5      15. 仕六进五    车1平2

巧妙借助底炮的威力黑方顺势抢出大车,是这一变化的中心,以下双方围绕多子和得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6. 车三退三    炮2平7      17. 炮八进二    炮3平1

保留底炮的攻势,同时牵制住对方,来达到组织兵力的时间。正确的应法。此时如稍一退缩,改为炮3退3,那么红方炮五平八打车,然后再相三进五飞起中相,黑方少子的弊病立显盘面,难和对方抗衡。

18. 车六平七

如图1所示,双方经过了一番争夺,盘面上形成了红方多子的稍优局面。在90年的全国团体赛上,黑龙江特技大师执黑对阵辽宁特技大师卜风波时也下到这个局面,当时黑方选择了炮73换马,以下红方车三退二,马34,炮五平八{不能车七进三,由于黑方可马45踏双车}23,炮八平九,炮1退2,车三平九,卒31,炮八退三,车86,经过交换,黑方虽少一子,但控制了全局,处于可胜可和的残局优势。红方难以满意,以后又经过了棋手们的深人研究,汪洋vs赵鑫鑫时红方做出改进,当黑炮击马后,红不退回吃炮而改为吃卒,也为这一布局丰富了一些变化。先看这盘实战:

18. …………    马3进4      19. 车七进三    炮7进3  
    20.
车七平六
   
顶马必能吃回一子,是这个变化的改进招法,黑方怎样应对呢?
    20.
…………    车2平3
   
面对红方捉双的手段,黑方不逃反弃,平车叫抽极为强硬,双方短战一触即发。
    21.
车六进一    车3进9      22. 车六退五    车3平2  
    23.
炮五平八
   
看似红车已被打死,红炮背后再反打黑车。颇有柳暗花明之韵。双方输攻墨守,下来精彩异常。
    23.
…………    车2退2      24. 车六平九    炮7平8
   
在汪洋vs赵鑫扭的实战中,黑方这招下的是车88点车二路,以下红方车九平七{似乎车九平六更为有利}71,车七进二,车22,士五退六,车2退1,士四进五,炮75,车七平四,车21,马九退七,车2退3,马七进六,车23,车四退一,车86,马六退四,车51,双方最终下为和局。此局黑方躲炮,到底效果如何呢,请看实战:
    25.
车九平六    车8进4      26. 车三平八    车8平3  
    27.
马九退七
   
红方快速做出了反应.先开动了左车把住肋门,然后再掉右车左掉叫杀,顺势保住红炮,解放边马,使其顺利退回底线,可发挥多子的效率。现在看来,当初黑方的平炮多少有点缓慢的感觉了。
    27.
…………    车2平7      28. 车八平二
   
红方马即已退回,大车再度跟住对方车炮,不给其反击的一丝机会,由此红方愈向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28.
…………    车3进4      29. 炮八进六    士5进4  
    30.
炮八平九    车7平2      31. 车二平七
   
利用多子的有利优势,红方巧妙再兑一车,渐由优势往胜势发展。
    31.
…………    车3退3      32. 马七进八    车3进2  
    33.
马八退九    炮8退5      34. 车六平八    炮8平7  
    35.
仕五退六    车3平7      36. 车八进九    将5进1  
    37.
车八退一    将5退1      38. 车八进一    将5进1  
    39.
车八退一    将5退1      40. 马九进八    炮7进7  
    41.
仕四进五    车7平3      42. 车八退四    炮7退5  
    43.
帅五平四    炮7平3      44. 车八进五    将5进1  
    45.
车八退一    将5退1      46. 车八进一    将5进1  
    47.
车八退一    将5退1      48. 车八退三
   
如图2所示,红方由于盘面上净多一马,只需运马渡河就可联手车炮构成杀局.实战中红车退回骑河,准备马出边路进袭敌城,加快了进军的步伐。
    48.
…………    车3平7      49. 马八进九    炮3进4  
    50.
仕五进六    卒1进1      51. 马九退七    车7平4  
    52.
马七进六    炮3退4      53. 马六进七
   
红方几番腾娜,终于运马前沿,黑方大势已去。
    53.
…………    车4平6      54. 帅四平五    炮3平5  
    55.
仕六进五    车6平3      56. 马七进八    象5退3  
    57.
帅五平四    车3退6      58. 兵五进一    车3平1  
    59.
炮九平七    炮5进4      60. 炮七退四    炮5平1  
    61.
马八退七    车1平6      62. 炮七平四    车6进2  
    63.
帅四平五    车6平7      64. 车八进四    将5进1  
    65.
车八退一    将5退1      66. 车八进一    将5进1  
    67.
车八平四    车7进2      68. 炮四平二    卒5进1  
    69.
兵五进一    车7平5      70. 帅五平四    车5退1  
    71.
车四退一    将5退1      72. 炮二进四    象7进9  
    73.
马七进九    将5平4      74. 马九进七    车5退2  
    75.
炮二退三    士4退5      76. 炮二平八
   
黑方残局阶段由于亏损严重,虽苦撑数合仍难以抵挡红方攻势,这样红方在双方的首盘争夺中取得了胜利。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一个变例(四兵见面之车三进三接受黑方

http://www.hyches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518&extra=page=2&page=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