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内容,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娃娃家中的小床、小桌、小碗、小盘等等这些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让幼儿可以体会到家的氛围,炒菜、做饭、喂娃娃吃饭等内容又可以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摆弄的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托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特有行为方式,体现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
一、选择材料的方式。幼儿在刚刚进入娃娃家时,往往会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和材料,如拿起小电话、找出某一个小铲子,或是坐到自己喜欢的位置上,如操作台前、小床上等。然后开始摆弄所选的材料,这样持续一会后,再次开始寻找并选择其他的材料,这时的选择有时会受同伴的影响,及幼儿自身经验的影响。如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来蔬菜倒在锅里,自己也会这样做,又如自己曾经玩过做汉堡,就再次选择做汉堡的材料。但在这一阶段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变换材料的频率比较快,经常玩会这个,又去玩会那个,注意力容易转移。
分析:1.小年龄的幼儿之所以喜欢娃娃家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情感的需求,他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心理安慰。正如他们每次都要选择的某种材料,实际上情感寄托的功能已经超越了游戏的功能。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不随意打扰和阻碍幼儿的选择,给幼儿提供释放情绪情感的空间。2.托班幼儿年龄偏小,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于材料还处于重复摆弄阶段,与游戏内容没有产生相应的关联。同时由于在游戏中还没有建立明确的角色意识,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游戏的内容也会随之变来变去。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操作时间,同时要观察幼儿行为表现,当幼儿有需要时,教师可以介入游戏,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支持。
二、沟通交流的方式。托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和同伴基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独自摆弄,自言自语。但是在游戏中,他们非常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特别是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时,更能激发幼儿交流的愿望。比如教师进入娃娃家说:“你们今天做了这么多好吃的,我来尝一尝可以吗?”幼儿会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做的好吃的送给老师吃,还会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好吃的,什么味道的等。当教师退出游戏后,幼儿还是会随时告诉老师自己又做了什么,邀请老师去尝一尝。
分析:平行游戏是小年龄幼儿游戏的特征,他们在游戏中缺乏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语言的交流,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社会性发展还处于较低的程度。而由于对成人的依赖,他们愿意将游戏中的想法与教师交流,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满足情感上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肯定,积极与幼儿互动,在游戏中锻炼幼儿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水平的表现方式,教师应学习在游戏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提供科学适宜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