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教学叙事
(2011-09-03 14:47:21)
标签:
教学叙事杂谈 |
分类: 教学资源 |
英语中的教学叙事
1.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差些,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能将被动局面扭转。
一次在快要上完一节还算满意的课后,一个学生突然举手示意。原本以为他要提出针对本课的疑问,没想到是向我告状。告状的内容是他身旁的小许同学在课堂上偷偷地看了大半节课的课外书。因为他坐的是最角落的位置上,再加上我在平时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不许学生随便告状的规定(怕影响学生上课),所以始终未发现他在看课外书。正当这时下课铃声响起,为了不耽误给其他学生布置作业,我只说了句:“下课后,小许同学帮我把小黑板拿到办公室去。”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边走在他身旁,一边和他进行了这样的对话:“上课看的是什么书啊?”小许:“《福尔摩斯侦探记》。”
“哦,那这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啊?”小许:“讲福尔摩斯是如何进行侦探的故事。”“哦?他和厉害吧?”小许:“他太厉害了。”“那具体说说啊。”他开始莫不做声,估计在努力回想,但似乎因为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好,没有立刻回答,这时也恰好走到了办公室。让他放下录音机后我问:“你这节课共看了几页呢?”小许翻了翻书说:“好几十页。”我说:“不错呢,一节课可以看那么多。如果你一节课能学那么多知识该有多好啊(自言自语),那你在课上有听到我讲了些什么吗?”小许:“ruler。”
(以前的旧知识,在这节课中运用于新旧知识的结合环节)我又接着说:“不错,一心能二用,边看书边还可以听课,说明你很聪明啊。”小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立刻又问:“那你能用英语说说这ruler是什么颜色的吗?”(颜色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小许不是很自信地回答:“red?”
我竖起拇指表扬道:“Very good!”(接着便拿出了另外几种颜色的词语卡片,如我所料有大部分都读不出,我便反复耐心地教他读,耐心的纠正)不到5分钟,那孩子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又问:“你觉得那书好看吗?”小许有些不太明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说:“我是说你看的懂那本书的,对吗?”小许回答:“是。”“那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语文基础,能看懂里面的内容吗?”小许摇了摇头。“你知道吗?如果你英语学好了,能看懂更多更有趣的书呢。而且还可以看英文版本的书呢? 想看吗?”小许说:“想。”“那以后上课...... ”小许没等我说完就说:“我会认真听讲的。”我点着头鼓励他:“好,我会在上课时看着你的表现的,别让我失望哦!”“嗯。”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像小许那样虽然聪明但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孩子来,有时候因为喉咙疼,还回请他们来帮我做布置作业的小话筒(我轻声向他们传达作业内容,让他们大声向全班同学宣布),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立刻处理,如果留到课后,给学生和自己的思想一片天空,让谈话沟通给彼此的心灵一个自由,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
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们做教师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遇到,但要真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我本人来讲,在平时很多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不少错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深厚的爱,我想我会把这种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为一门教育艺术的。
2.
英语课堂的情景创设
王忠平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应着重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这就给情景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现行新编的初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是叙述一个话题,并且话题的取材新颖、图文并茂、情景丰富、贴近生活,这就给情景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创造的空间。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情景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情景课堂教学能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Book
Ⅲ Unit 11
Planting
trees Lesson 41时,我戴着草帽,穿着解放鞋,提着一个大纤维袋走进教室。当学生看到我一身农民的打扮时,他们都禁不住笑起来。“I know you are all very
happy because I look a little funny. Today is March 12, the Tree
Planting Day. We don't need to plant trees outside. We are just
going to plant a tree in the classroom.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plant a tree in English?”我一边说,一边把各种道具摆在讲台上。此时,个个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Yes, of
course.”结果,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在我的指导下用英语解说种树的过程。情景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创设情景课堂教学,以丰富的情感和滑稽幽默的动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Book
Ⅲ Unit 1
In
the
library Lesson 1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用具和一些书籍,创设了一个租借图书的情景。上课时,我便开门见山地说:“Look at the title In the
Library of the first unit. I think you should know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now. Today we don't need to visit a real library. In
fact, our classroom is a library.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I told
you before?”此时,学生响亮地回答:“Yes ,we
have.”接着,我在教室里来回地走动,并随口提问学生:“Have you got a book/ a CD
player/ a pencil sharpener ...”等等,学生都能做出正确反应。我把刚用到的句型和生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例句进行练习,直到他们熟练掌握课本句型。接着,我又创设另一个情景:让学生三人一组在教室表演寻找“丢失的课本”,训练学生说英语的能力。然后,我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挂图,听课文的Part
3,以此训练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对照Part 3
进行角色表演。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角色表演和情景反应,很容易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的使用,并且很轻松地背熟课本的重点句型:I have lost my history book./
I can't find it anywhere./ Have you seen it anywhere? Yes, I have./
I saw it on Lin Tao's desk five minutes ago.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情景课堂教学使我能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把实物、图片、动作等直观地运用到创设的情景中去,把具体感知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中轻松地学会生词、掌握句型、弄懂语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训练。
三、情景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Book
Ⅲ Unit 1 Lesson 2
The
lost
books时,在课前几分钟,我让几位学生把他们前一天准备好的书籍在教室前摆设成一个小型书柜,接着,我便开始介绍新课。我先帮助学生解决课文的一些难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学生把课文故事编成短剧进行表演。此时,我在各小组间来回走动,帮助学生解决在表演时所遇到的难题。在各小组都准备好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进行表演比赛,看谁表演得最好,这时课堂的竞争相当激烈,学生个个都踊跃地上讲台表演。经过他们自己的一番思考和精彩的表演比赛之后,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都熟悉了,这时再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我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很愉快,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情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不像以往那样只是课堂上的“演员”,而是“导演”,学生再不像以往那样只是课堂上的“观众”,而是“主角”,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充分发挥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精心的课堂教学,需要认真得教研备课,巧设语境,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一堂公开课上,当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坐好的时候,新课刚开始,一个老师正在开门。就在这一时刻,我提出一个问题:“What’s she doing?”当学生看到老师正在开门时,一起回答:“She is closing the door.”老师坐下后,我继续问:“What is she doing now?”“She is sitting.”“She is listening.”“She is looking at.”“ She is writing”…….
就在这个瞬间,学生明白了本堂课所学的语法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语法点。通过实践,一下子就教会了学生“Be doing”的结构,让学生起到见景生情的目的。
我认为,巧设语境,是英语教学的抛砖引玉的最好方法。它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进入思考,能够更通俗易懂的理解知识。也就是说,情境的巧设,就会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赶招学生参与到当前的任务活动中,有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灵感丰富了课堂
精心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灵感的发挥,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灵感在我的一堂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中,就充分发挥了作用。
这堂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语法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对现在进行时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为了引导学生们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点,并能更好的掌握,灵感让我巧设了一个情境。这个情景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生辉。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不完整的画——一个女人,这在一堵墙旁边,只露出一半身子。我问学生;“What is she doing(她在干什么)?”并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联想的闸门,有的说:“She is thinking.” ;有的说:“She is waiting.”; 有的说:“She is buying.”; 有的说:“She is metting.”; 有的说:“She is standing.”; 还有的说:“She is selling.”……
因为灵感的发挥,这堂课达到了高潮,产生了最佳效果。学生们各个动起来,任务完成得很好,练得多、记得牢。
可见,恰当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会令学生对其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有效地完成课堂的任务。
5.
情感教育使课堂教学更完善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切都按我所准备的那样,学生在归纳总结关于职业的名词很积极,也在我的词汇的扩充下,边做笔记,边和我一起整理有关职业的词汇。在问答职业的句式练习中,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巩固操练目标语。在做句型操练展示时,当问到一名学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她回答到:“I want to be a cleaner(清扫工).”这个职业是在刚才有关职业词汇总结时,大家没有提到的,但是学生知道clean 的含义,根据推断也能知道cleaner的大概含义,一时间,全班哄堂大笑,只留下我和那位回答我的问题的学生,我看着她,她不知所措的望着我,很无助,但又很倔强,她的眼神里有一种我能感受的到的期待。我头脑中有一丝感动,我微笑了,整理了一下思路。我面对大家说说:Please keep quiet, everyone. A cleaner is also a good job. Don’t you think so? This is a great job, too. Cleaners can clean our city, our environment. They make our city clean, tidy an beautiful. 然后我看着回答问题的女孩说:You have a good dream. I hope you can come true your dream. 我最后又重新总结:No matter what job you have, you must do it well. No matter what job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don’t mention it good or not, just do it. If the job you want to be is useful to our society and it can make you feel happy, you can do it and come true it . Don’t laugh at others. All jobs are the best.(无论你在做什么,你必须要做好它。无论你将来要做什么,无论它是好还是坏,去做吧。只要这份职业有用于社会,并且能让你做的开心,你就去做吧,去实现它。不要笑话别人。所有的职业都是做好的。)学生们在我的总结中知道了职业无好坏,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能对社会有益,就可以,并要付诸行动,那位 学生的眼神更坚定了,我知道,是学生让我更充实,能够知道了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一些事情。
令人欣慰的是: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很好,多数学生在发言中表现出色。而且课堂参与率也很高。
不妨空手进课堂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五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并有十多年教学经验,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灵机一动,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 will we learn today?
The students answered together and loudly,Lesson2 It’s Getting Warmmer!
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 can help me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2!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What is the date today? How many of daylight are there on March 21?What is the spring weather like?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谈话高手。一直以来,他从未主动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 do it!学生们当场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对话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内容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一节课很快过去了,这比我在讲台上的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正所谓学习有法教无定法。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庄河六中 李艳花
7.
一瞬间,一扇门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这就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急于评论学生提出了看法孰优孰劣,更要严禁武断的否定,对产生标新立异、思维闪光点、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一次,英语授课one...the other这一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造句,只限于眼前的笔、橡皮、书、铅笔盒等。
A:I have two pens,one is short,the other is long
B:I have two
books.One is red,the other is green.
C:I have two pencil-boxes,one is big,the other is small.
可有一个学生却说:I have two eyes,one is left,the other is right.虽然此句有点毛病,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受到高度赞扬,眉飞色舞,同时此种思维感染了其他的学生。因此,又有学生想到There are two restrooms,one is for man,the other is for woman.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贴近生活,更能准确的表达这一词组的使用范围。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由此使我感到,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那么教师怎样能抓住这闪光的瞬间,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与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有着某种期待和追求,同时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挖掘并彰显学生鲜活的价值,唤醒潜能,开启封闭、沉闷的心智,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使课堂学习成为快乐的乐园。
大连市11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