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书评
(2011-10-17 01:53:06)
标签:
雒城作品回顾冰霜王朝拉蒙与龙火域传说蝴蝶文化 |
分类: 读书·品文 |
到现在为止,写过四部超过十万字的小说,除了“蝴蝶”之外,其余三部,这里都有全文。
自己有时候也看,隔一段时间看,就可以看出毛病来,偶尔也会发现一点儿优点。可还是找到“大洞”的时候为多。
蝴蝶,只是一段回忆被扭曲后的影子,写着像是发泄一样,就算以后放在这里,我也不会经常看。大致可以忽略不计。
《火域传说》,当时写的时候几乎把我累死,情节改了N遍,最后也没完全展开。写完之后就很少回头看。前几天看了一些,觉得差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次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怀念中间改掉的一个开头,那个开头写了三万多字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当时那个开头要好得多。中间就是因为盛大扯那些事儿,搞得我特别烦躁,就把那个开头改掉了。现在的火域,特别孤愤,过头了,人物结构也过度简单,简直就是短篇的设置,没有一个大的世界观,也没有真的能产生互动的人物群像,都是一盘散沙,然后主角就怎样了,后来又怎么样,其实产生互动的总共才四五个人物,没有什么真正的基于个性的冲突,也没有太精彩的转折,整个故事一片荒凉,像一片沙漠一样。特别勉强。就好像我本来想画一座森林,结果却只画了几颗树,完全不够资格。刚完成的时候,还以为火域可以算七十分,现在看来,二十分都懒得给(百分制)。那部作品就是一个完全的失败,不管原因怎样,总之我是写了一部几乎没有价值的作品。
假如以后还想把这个故事改一改的话,现有的十几万字,最多可以留下一小半,然后也就是能成为新的故事体系中10%左右的分量。这个故事现在看来就是一个“陷阱地”,到处是大洞。
从我自己的经历看,故事的成长很少是作者真的可以控制的。我肯定不喜欢作品完全不是计划中的样子,但如果一切都按照原计划写,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是白开水,索然无味。
我觉得写作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发现情节的旅程中发现自己。因为写了前面的情节,自然生发出后面的,而这些情节的回环曲折,甚至超出了自己本来的想象力水平。让故事成了一种简直不像是自己作品的样子。我在写拉蒙和冰霜的时候,都有这样子自己满意的经历,火域几乎没有,蝴蝶,大致可以算是完全没有。可能是那段时间集中写的太多了,适得其反。
那几个小短篇里面,《算死优》是我最喜欢的。“卢氓”和“人类是怎么灭绝的”,都是短期内看报纸太多的结果。《算死优》让我想到了一些现在认为比较合理的创作方式,从而淘汰了一些意想中的小说选题。
这段时间没写什么,一直忙着工作。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就是学会花时间了,现在我有能力用特别长的时间,去完善一部作品的创意,进行准备。而以前,基本上只会作“捷才”,只会一挥而就。
我一直都觉得,小说创作有纯技巧的成分。也有纯粹靠本能,靠获取共鸣的成分,前者可以追求、磨练。后者大致是撞大运、或者靠经营。后者更重要,因为社会影响最大的杰作里面,形式不完善,不完整的比比皆是,而单纯技巧高超的作品,大致是必死。
我可能会倒退很多步,从开始去重新定位,我到底写什么,为什么写,到什么渠道传播。参赛思维,至少会暂停一段,甚至有可能回头找平面媒体尝试投稿,或者写一些“电影式的小说”,情节紧凑,画面感很强的。
几个月前,写过一篇“古老的诗情”,在反思自己创作的主观态度。没想到进展很顺利。现在来讲。我大致就是像当时理想的一样,有很多时间用于创作,却不需要靠写作挣钱谋生。因而可以比较从容的追求文字的质量。其实还是靠文字,我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翻译东西会那么容易获得认可。
总之,现在看清以前做错的写法了。只是暂时以为看清吧。我的故事作坊会继续运作,以蜗牛的速度,制造自己真正欣赏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