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郁达夫:春风沉醉了夜的忧伤

(2011-08-01 23:37:23)
标签:

郁达夫

小说

文化

分类: 读书·品文

在小说的世界里,郁达夫先生并不是定义一个时代的巨人。

他有独特的创作态度,写出了足以令人铭记的作品,却并没有走得很远。只不过,在我们汉字通行的文字世界里,可能他获得的关注还是偏少了一些。

 

郁达夫认为,作者无论写什么,其实最终都来自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妨直白一些,多袒露一点,这样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过多的粉饰,只会冲淡本来就未必深厚的作品内涵。

 

我理解和接纳他的立场,其实并不困难。的确,作者必须要写自己熟悉,能够理解,至少能够合理想象的生活。

问题是,不能到此为止。

因为如果到此为止的话,你就很可能只能写好中短篇的作品。因为生活本身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的完整的情节。小说家也未必同时是军事家、政治家或者企业家,不见得会有那么值得去展示的人生。而琐碎的生活,化成小说,其实很难真正达到作品的社会目的.

小说,需要一些重量级的东西,才可能真正写到人的心里去,才有意义。为此,你可能会需要借助思想作为翅膀,飞越一些限界;也可能需要踏出自己生活的疆域,窥见别人的生活,理解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完全展示本身生活感受的东西,实际上更像是适合作家群体阅读的小说。你可能会写得很真实,让后世的人也很容易理解和想象,就像《春风沉醉的晚上》。但是,他撬动人们思维的力度是很有限的,更像是一个中间过程所需的小工具,而不是一个本身可以推动什么、促进什么的东西。

 

本着修业的态度,在读郁达夫等先辈的作品。

我觉得,如果你自己在搞创作,其实比较适合去读郁达夫的小说。他很坦诚,这种坦诚并不是八卦的对象,而是一种时代心态的袒露:活在上个世纪的年轻人,面对这个秩序与公理缺位的社会,那种无助、不满和挣扎(我们今天的时代,有我们自己的苦楚)。那是一种凄凉,像是过于暗沉的夜色,会在人的心里留下影子。

但是作为作者,郁达夫可能跟徐志摩,还有其他很多人一样,他不会只看到黑暗和改革的需求,他们还会看到生命在严冬和黑夜中挣扎的那种壮美、凄美,还有人与人之间那份相濡以沫的真诚。人心永远是向善的,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会有春风送暖,那份暖意,有时也同样令人沉醉。这不需要太多的条理或者道理,这也不是在宣扬某种教义。人性的美,在于每个瞬间,不管城头飘着哪位大王的旗。

郁达夫,他不是超级文豪,他也不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一个坦诚的诗人,是一个率真的朋友,是一个痴迷于文字和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人,我不甚了解他的生平,但是我从他的文字里看,他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忠魂,他在寻求的,是一种普遍人性的东西,有时狭隘,有时偏执,有时只关注自我,但是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天然的人性。这比我们见过的,浪费很多时间读过的,那些所谓“国宝”级文人的作品相比,其实要好的多。

文学的领地里面,一旦要靠屁股坐的位置来推高文字声望的话,那些文字,也就不过如此了。

郁达夫先生,是个终生不太会站队的人,即便是被日本宪兵杀害,也是多年以后,才被认定为“烈士”。

他像是个不需要“牌坊”的人,也不需要你去膜拜。如果你忘了尘俗的间隔,在某一个晚上拿起他的书开始品味的话,你可能会发觉,有个这么一个坦诚直率的朋友,你可能会更加乐于用汉字创作。

也许只因为,他也曾对这种文字的魅力,进行过他自己理想维度内的挖掘。他的进展也许不是惊人的,却肯定是竭尽了全力的。

因为读到了他所回味的东西,突然苏醒了很多记忆。或者将来有一天,我也会开始试着写短篇的小说,很少矫饰的,力图刺入自己灵魂的那种东西。我觉得这不难。

林徽因女士那种小说写法,其实可能是更难效法的,她有一些技巧上非常独到的地方,尽管暗藏不露,看去有若是平静的池塘。

劳伦斯呢,更是名山大川那样的壮阔。我总在他的作品里面,读到曹雪芹的味道。这两个人当然是很不一样的。不过原先看到的,那种老是把劳伦斯等同于情欲的说法,真的是太不足以反映这位作者作品的全貌了。我看到的,应该是一种更接近于人物内心的视角,就好像一部电影,总是在关注着演员表情细微的变化,以及他们翻动着浪涛的心胸,如果你碰巧像其他千万读者一样,找到了这些浪涛在你心中的共鸣,你还是能感觉到那种平静的山野生活下面,潜藏的那些惊涛骇浪的。

扯远了,跑到下一个主题去了。

这会是一段连贯的学习日,慢慢的,一点一点地,试图领悟那些小说大家们执掌文字的玄机。

 

我从郁达夫这里开始,因为我始终觉得,他也写出了我心里,那份属于暗夜的温情与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