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罗盘:一本书,一个人,一场戏

(2011-07-30 14:22:26)
标签:

影评

黑暗物质:黄金

分类: 我爱看电影

 
这是一部商业上完败的电影,失败到老板跳脚,续集拍摄计划无限期取消。  
这也是一颗有独特魅力的宝石,很多观众喜欢,孩子们喜欢,原著作者也喜欢。  
  
作为影评,应该先说电影。  
其实几位主要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尼科尔•基德曼本身,就跟小说里的库尔特夫人有些神似。事实上,我都很难想象还有哪位知名女影星更适合这个角色。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其实也很适合出演阿斯雷勋爵。饰演莱拉的小演员也非常出色,合成出的披甲熊爱欧雷克•伯尼松,也很有霸气。特技场面虽然不完美,但也有不少亮点,值得一看。  
但是,作为商品的电影,还是失败了。  
我觉得这甚至都不能怪罪编剧和导演,他们已经干得不错了,问题在于他们选择的这部作品,太过于厚重。不是好莱坞的平常人可以处理好的,如果有人可以拍好《黄金罗盘》,应该可以在商业电影的领域里面瞬间成神,就像拍好了《指环王》的彼得•杰克逊一样。  
“问题”出在作品背后的那个人,小说作者。  
  
菲利浦•普尔曼,是《黄金罗盘》的作者。这位牛津系的牛人,一辈子都在忙着跟上帝讨论问题,探讨我们人类信仰的坚实性和可靠性。他是英国最著名的无神论者,也是很多宗教团体非常痛恨的人。他最近一本小说,名字大致可以叫做《好人耶稣和坏人基督》,又是跟上帝开战。那本书,以小说的笔调探讨一个问题:上帝可不可以是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是好人,一个是阿坏。  
  
所以说,身在基督教国家的电影工作者,抹去他作品里面原有的一些特色,也是难免的。  
普尔曼跟丹•布朗最大的不同,就是丹先生把上帝话题作为吸金的强效磁石,把美女、侦破、悬疑、寻宝、乃至反恐等主题一股脑塞进去,然后回家等着数钱。  
而普尔曼带着一股学究气的固执,坚持用天然到近乎粗陋的情节,寓言化的笔调,儿童书式的人物,来探讨上帝这个宗教的、神学的、哲学的命题。他讲得很累,讲完了回到家,自己还在痛苦中回味着所有的展示。  
他是孤独的探索者,每一张照片上的形象,都是若有隐忧。他在思考,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考问上帝和我们内心世界最本质的东西。  
  
他最早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书名叫做《北极光》,后来为了做成一个三部曲系列,才改成了《黄金罗盘》,以呼应后面的《魔法神刀》和《琥珀望远镜》。这套书写得很好,上海译文翻译得也不错。但是书和电影一样,商业上都不是特别成功。这可能是现代社会背景下,思想者共同的宿命。(书在国内销量不大,在欧美很不小了)  
  
普尔曼已经是这个群体里面比较幸运的了。他的“儿童书”《北极光》,被白面包奖选中,成了英国文学史上唯一的儿童图书获得主流文学大奖的案例。然后林格伦奖也把首届的桂冠颁发了给他,感谢他为孩子们奉献的幻想世界。  
  
这位老先生也已经开始安享晚年的样子。《黄金罗盘》,也许会是他一辈子创作生涯的巅峰。  
  
一本书,一个人,本来已经完满。  
在现时代的喧嚣中,又诞生了一场戏,好像还是来自那本书,那个人。  
但是电影,说到底就是一场戏。就算是有人在戏院里面,或者收银机后面表示了不满,那本书还是那本书,那个人还是那个人。  
  
推荐一部电影,推荐一套小说,也介绍一个人,一个我很敬重,在努力理解的人。  
这就是这段文字出现的原因。  
雒城,七月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