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模线上语文试题解析2
(2020-04-10 19:07:2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
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上违背公平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
B.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等方式,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
C.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D.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许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
解析:(民众虽然没有起来反抗,但对巴莱克家的印象并非“慷慨和善”,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8.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6分)
答:(1)对比写法。人们对巴克莱家的服从,与“爷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爷爷勇于反抗
的品格。
(2)侧面衬托。格特鲁德的惊奇害怕,突出“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或:人们用歌声
来表达不满,反映“爷爷”揭露真相的行为具有感召力。)
(3)场景烘托。流浪时落魄潦倒的场景,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
性。(台秤称重的场景,衬托爷爷大胆、机智的特点)
(4)言行描写:“爷爷”把格特鲁德的给的糖丢到地上用脚踩,并当众揭穿巴莱克家的阴谋。
[每点 2 分。其中手法概括 1 分,具体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9.“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1)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
(2)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 的妥协与反抗。
(3)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解析:(划线句的大意是: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始建通济堰,灌溉水田二十多万亩,但是,通济堰因
年久失修,多有破败,范成大亲自踏勘堰址,通过叠石筑防,设置四十九道闸,在堰的上中
下游设立用水法则,灌溉有序,百姓获得很大利益。句中,“迭石”“筑防”结构相同,意义
连贯,中间不做停顿,故排除 A、C。如将“所”与“立水则”断为一处,需考虑“所+动词”,
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事物。如此,则此四字为单独的名词短语,既不能独立成句,又不能
充当上下文成分。分析可知:“所”当为“四十九”的量词,而“立水则”的主语承前省略,
当为“成大”,句意通顺,故排除 B、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明清亦有,并非两宋所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范成大解决社会争端,造福地方。在处州任上,范成大制定义役之法,以田租负担应役费用,减轻百姓应役负担,改变“争役嚣讼”的局面。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上从之”,可知,认可范成大建议者为皇帝。用“宰相认可和鼓励”做关键词,比对可知,
相关文段为:“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宰相认可
资助的是盐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译文: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写入国书中,(皇
帝)不采纳。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译文:人们多认为不好,(朝廷)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
大的方法。
[5 分。“以为”,“下”“有司”“易”各 1 分,大意 1 分]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此题需注意“上面”之间需断句,不能连读,“上”为主
语。面,当面;谕,告诉,晓谕;“不从”主语承前省略,为“上”。(2)以为,认为;
下,下发;有司,官吏;易,改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秦州田元均
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
[注释]田元均:在镇阳做官时与欧阳修交好,后调任秦州。遗爱:遗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北潭:镇阳一处风景幽丽的池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首联强调田元均虽以儒臣身份出任边将,却能凭借其威盛的名声来安定军心。
B.战马没有嘶鸣,与将士静听号令,军容整肃,此描写是诗人对田元均的赞扬。
C.边疆无战事,诗人勉励友人当带领军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守边新功绩。
D.北潭桃花李花芬芳馥郁,象征田元均曾化育一方,也寄寓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15.第三联刻画出田元均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答案:(1)感情深沉。当他梦里醒来,在夜帐中听到边地的羌笛声,情思更加邈远;
(2)文才出众。当他登上高楼面对陇地的浮云,诗兴勃然而生。
[每点 3 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
(2)《离骚》中屈原通过整理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
(3)同为赤壁怀古诗词,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侥幸取得赤壁大战的成功,苏轼则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断言
B.预言
C.预言
D.断言
解析:
定语气;“预言”则是指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强调提前预知。此处所涉及的“国外对
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应该更多指向断定肯定的语气,更突出了京张铁路的价值,更多扬眉
吐气的意味。第二处是“一目了然”或“了然于胸”。“一目了然”强调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
楚,一下子就能看见全部情况;“了然于胸”则表示心里非常明白。二者的区别在字面上也
已经比较清楚,主要在于“目”与“胸(心)”。横线处应当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一下子就
清清楚楚地看到,所以应当填“一目了然”。第三处是“人性化”或“个性化”。“人性化”
是指“使之符合人性需求”“考虑到人的感受”,而“个性化”则是与“大众化”相对的概念,
强调不同之处。横线处的后文侧重于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给人带来了便利,所以应填
“人性化”。最后一处是“提高”或“增加”。“提高”是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
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常用于数量。此处横线后接
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属于程度上的,应填“提高”。综上所述,这道题应当选择 A 选
项。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解析:
会”搭配不当,应为“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或变成名词,“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
通保障”。据此,可以排除 A 选项和 D 选项。其次,这一分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
程”这一分句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也需要适当考虑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也是……”
分句前半部分的信息应是比较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后半部分则是表面不清楚或间接的、需要
揭示出来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信息对于京张高铁的
意义比较明显直接,放在前面较为合适。最后,“成为”和“被誉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客观
事实还是主观称道,前者需要较为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根据文意,京张高铁主要特点是智能,
不能作为集大成者的依据,且根据文意,此处比较强调主观称道而非客观事实。综上,则此
题选择 C 较为恰当。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解析:(要填写的句子后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属于对“检修”内
容的具体解说。A 项“借助……技术”属于短语,句子没有终结,首先排除。C 项主语为“北
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语段陈述主体不能很好衔接,也排除。B 项和 D 项区别于“应用……”和“基于……”的,从逻辑关系可推知“基于”更好。故 D 项是最为恰当的。)
20.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答案:(1)尽量——坚决 (2)摸——接触 (3)休息——栖息
(4)万一——如果 (5)通报——举报
(每处 1 分,词语能表达同等意思和语体色彩即可得分)
解析:
“尽量”不符合倡议书场合和目的,“拒食野味”不应是“尽量”去做的事,而应该是“坚
决”去做的事。第二处“摸”是口语,不符合倡议书的书面语体,“近距离接触”是医学惯
用表达,故应改为“接触”。第三处“休息”不应用于野生动物,不合对象,应该为“栖息”。
第四处“万一”是口语,不合倡议书语体,应改为“如果”或“倘若”。第五处“通报”适
用于行政机关等,不适用于市民对执法部门,用错对象,且意思也不够准确,应改为“举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表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等。如果人们缺少生态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淡漠,
人只有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意识
解析:第处横线处在“如果人们缺少生态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淡漠”后,缺少“如
果”这一假设关联词的结果句,故横线处应填写其结果,且“人们”处在“如果”之后,故
横线处句子主语不应是人们,那么只能与后面的“生态”有关。再结合后文“……是现代生
态问题的一个深层次根源”,则此处主语应调谐“现代生态问题”。再结合“如果”后面的假
设条件,则此处应填写“现代生态问题就会恶化/无法解决”及类似的表达。
第处横线前后都在谈论“生态责任意识”,且其后面的分句是“才能明确对自然生命共同
体的生态担当”,故而此处的关键词是“只有”(对应“才”)“生态责任意识”等。再看其主
语应该能作为后半分句(“才能明确对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担当”)的主语,即“人们”或
后文的“民众”,所以此处应填写的是“民众只有具备生态责任意识”及类似的表达。
第处横线处在“要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使正确的生态正义
感……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遵循”之间,应为二者的过渡句,其关键词应该是对后面的“生
态正义感、生态荣辱感、生态亲和感”的概括,且应再前文有所涉及,综上,可以找到“生
态道德意识”一词,再加上此处句式沿着“要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而来,后面就应当接着填写一种需要做的行为,即“需要干什么事情”句式。且后文还有“还
要在全社会倡导……,促使……”,恰好与此处句式表达方式类似,“还要”表明前文提及“全
社会”,则“全社会”只能在第三处横线体现,再加上前面的关键词“生态道德意识”和句
式“需要……”,所以此处应填写“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及类似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