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用实词25、白

分类: 七年语文 |
25:白bái字源解说
“白”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
像是由双舌
、
重叠,表示不停地说话。有的甲骨文
清晰显示双舌
、
交叠的形象。有的甲骨文
则由三舌
、
、
重叠,强调费尽口舌,极力说明。有的甲骨文
简化双舌重叠的形象。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像是“舌”
形与“曰”
的混合。篆文
变成“曰”
(说)字加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曰(说)”的动机或结果(清楚)。造字本义:动词,费尽口舌,极力说明。
<</span>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
<</span>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
<</span>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span>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span>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
<</span>动>禀告;陈述。表明,禀报,告诉。《滑稽列传》:诸府掾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span>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
<</span>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
9、形容词:空的,不存在的。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白衣】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