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志刚
孙志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24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诗歌练习题3、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2018-05-05 06:20:0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七年语文

第3首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问题。(11分)

 [注释]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第二年秋天,二人鲁郡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

.飘蓬:草本植物,秋随风飘荡.

丹砂:朱砂。葛洪:东晋道士“神仙丹药”大师。

8.《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请根据诗的内容,概括李白“一生小像”.(5)

 9.本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怎样的深情厚意?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

 答案: 8.李白是一位饱学之士(诗仙)他如飘蓬一般过着漂泊的生活才华横溢有痛饮狂歌的豪放转而求仙未得他渴望舒展怀抱却不被朝廷重用。 (每点1分)

9.对李白如蓬飘零,放荡不羁的诗酒人生和求仙生涯的怜爱和惋惜“空度日”表达对李白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为谁雄”是对李白渴望舒展怀抱但未能伸展的哀怜及对其寂寞的同情。表现了自己与李白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每点2分)《赠李白》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1]

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相顾:相视,互看。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狂歌:纵情歌咏。空:白白地。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折叠白话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是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地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创作背景

这首七绝《赠李白》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季。天宝三载(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天宝四载(745年),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当时,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李白依依惜别的深情。杜甫在乾元元年(758年)写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这再次表明,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在情感上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

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同情、叹息、愤疾毫无作用,他只得把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杜甫的同情是完全在李白这方面的。他的牢骚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李白之狂,甚为杜甫所深知,故其描绘甚详。李白是一个口出狂言、性格狂傲、寓傲于狂的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饮中八仙歌》等作品中都有形象生动的刻画。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奇崛朴健,沉郁顿挫,抑扬有致,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这是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这首《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且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空度日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2]

折叠名家点评

明代金圣叹《杜诗解》:此岂脱身幽讨犹未遂耶?读飞扬跋扈之句,辜负入门高兴”“侍立小童二语不少。先生不惜苦口,再三教戒,见前辈交道如此之厚也。言不如葛洪求为勾漏令而得遂也。看他用相顾字,每每舍身陪人,真是盛德前辈。此用丹砂,与前用青精瑶草同意(首二句下)。去又不遂,住又极难,痛饮狂歌,聊作消遣。飞扬跋扈,谁当耐之?一片全是忧李侯将不免(痛饮狂歌句下)。

明末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九: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

清代贺贻孙诗筏》:少陵称太白诗云飞扬跋扈,老泉称退之文云猖狂恣睢。若以此八字评今人诗文,必艴然而怒,不知此八字乃诗文神化处,惟太白、退之乃有此境。王、孟之诗洁矣,然飞扬跋扈不如太白;子厚之文奇矣,然:猖狂恣睢不如退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章乃截律诗首尾,盖上下皆用散体也。下截似对而非对:痛饮狂歌飞扬““跋扈,此句中自对法也。空度日为谁雄,此二句又互相对也。语平意侧,方见流动之致。敖英曰:少陵绝句,古意黯然,风格矫然,其用事奇崛朴健,亦与盛唐诸家不同。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白为人,喜任侠击剑。夫士不见则潜,失职不平,祸之招也。下二,写出狂豪失路之态。既伤之,复警之。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蒋(弱六)云:是白一生小象。公赠白诗最多,此旨最简,而足以尽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