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摘录)

(2017-05-08 08:46:10)
标签:

365

分类: 七年语文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 、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唯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5、写室中室,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知;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8、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与“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唯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三、重点归纳。

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唯吾德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点明文章主旨。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反映作者的高雅追求。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运用类比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唯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5.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7.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 利的 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1.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3.《陋室铭》描写陋室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答: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4.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俗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1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唯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唯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