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2018-07-02 15:12:16)“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是《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封面上的一句推荐语。是的,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作者从一个个鲜活的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故事入手,通过故事背后的分析,引出心理学专业知识,读来生动,又启人深思。它让我们对有关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共有三章,分别是学习、关系和决定。每一章又分为不同的几个篇,几乎每一篇都先举一个事例,或是说一段故事,希望能帮助读者克服“知识恐惧症”,而且书里面所举的例子都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别诠释了多种现象或概念,因此特别具有说服力,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更容易接受、理解与信服,也因此更能产生共鸣。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绘画创作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我能理解,是因为作为一线的老师,工作中可能都有过相同的经历。我们承受各方的压力,还得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敢有也不能有脾气,尽管学生的行为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为了“保住饭碗”,我们只能忍气吞声。但反思这种行为和做法,真的就能明哲保身吗?我想未必,今天我们姑且不从教师的职业操守,伟大人格、高尚情操来衡量老师该如何去做,撇开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不谈,就单从心理学的层面帮助大家去认清自己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消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工作作风,是我读了该书后最大的得益之处。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很多学生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众多学生的行为表现其实根源于心理。如果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就会更从容,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那么老师的专业地位就紧紧是学科知识吗?
1)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厌恶的事物,无法产生曝光作用。
2)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冲突,或是性格上本来就不合,愈常见面反而愈扩大彼此的冲突。
掌握教育必备的心理知识,是每个合格老师从事科学教育的基础,这样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时候也便不会束手无策,百思不得其解了。我想,教师的专业地位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让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