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泪与笑》有感

(2011-05-10 10:5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零点(2011读书报告)
读《泪与笑》有感
《泪与笑》,作者梁遇春。这本书里包含了若干小的作品,包括《人死观》《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苦笑》《途中》《天真与经验》《泪与笑》《她走了》《猫狗》等,从整体来看,每一篇小的文章都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有的以寓言形式,有的是通过自身经历和经验来引出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而且篇篇内容都是新颖的,绝不重复,既新奇又让人感慨良深。
就内容来看,我最喜欢的几篇是《泪与笑》《人死观》《天真与经验》,在《泪与笑》中,梁遇春以最简单明了,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各种笑:包括失望人的傻笑,下头人挨骂后的赔笑,趾高气扬的高官对于贫贱故友的冷笑,老处女在结婚宴席上的干笑……其中,当一位亲密的朋友突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让人心寒,”我便哈哈的莫名其妙的笑了,因为若是不笑又能怎样呢?“是啊,不笑又能怎样?如果朋友是开玩笑的,那就必须要笑,而如果朋友真的是无情的话,那我的哭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还是要笑。莎士比亚说:“对着悲哀微笑。”我想这应该不只是一种乐观的态度,而是凝聚着冷笑的微笑吧。
在《天真与微笑》中,梁遇春用一个很恰当的寓言证明了“天真”“经验”其实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一个有经验的作者老手依然有着天真的童心,这就是说,既有天真又有经验的人才不是片面的。不过有人说,有经验的作家写天真的事情总觉得有些做作的痕迹。不能像小孩子的天真一样洒脱自然。其实不然。梁遇春是这样驳击的:小孩子的天真是靠不住的,值不得什么赞美的,桌子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东西,它既不晓得骗人,也不会骗人。为什么我们要欣赏桌子的天真呢?多么精辟啊,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拿得起,放得下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换句话说,如果不曾经历又何谈放下,那就更算不得什么洒脱什么叫英雄了。
而在《人死观》中,更是让读者眼前一亮。古往今来,多少豪杰作家讨论的都是人生如何如何,而偏偏在此时,梁遇春却提出一个亘古未有的概念-----人死观,他觉得“我们生下来不是我们自己情愿的,或者这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小孩子落地时难免娇啼几声,既然不是我们情愿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又怎能知道人生的目的呢?我们对生既然觉得二十四分的单调和乏味,为什么不勇敢地放下一切对生的留恋,深深地默想死的滋味。压下一切懦弱无用的想法来对死的本体细看一番。当然,梁遇春写这篇《人死观》是绝对不会劝好好活着的人们放下一切,奔向死亡的,而是通过对“死”的想象来更好的”生“。让一切”生“的东西变得简单轻松,而不是整天背着这样或那样沉重的包袱,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总之,我真的是非常喜欢梁遇春的这些小品文的。建议大家也都看看他的作品吧。
27号      田志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