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对《诗经》中战争诗的认识——密士凤

(2010-10-30 23:13:09)
标签:

赵国

《诗经》

战争

《江汉》

秋胡戏妻

杂谈

分类: 2010古文
《诗经》这部开现实主义创作先河的著作,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的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它深刻的反映了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初至初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br/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士阶层崛起,诸子百家兴起。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周游各诸侯国宣扬变革学说,各诸侯国先后实行变革措施逐渐强大起来,随后各种争霸战争就纷至沓来。所以战争诗在《诗经》中占有大量的篇幅。br/对于春秋时战争的看法,受到普遍认同的应该就是春秋无义战了。提到义字我们往往会想到正义,义战自然就是正义的应该发动的战争了。然而总览《诗经》中的战争诗你会发现有些战争的发动只是为了统治者个人的喜好。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国和赵国差点就因为一块和氏壁引发一场战争。更荒谬的是有时统治者为了争夺一个女子而发动战争。这些战争完全是为了统治者的私人利益而发动的,完全没有必要,但军令不可违,因此无数的壮士为此牺牲了生命。br/战争是残酷的,其结果无非就是失败和胜利两种。失败了有可能要亡国但是胜利了也并不是全是喜悦,因为是战争就会有伤亡,就会有损失,因此一场战争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后为它所造成的损失买单的永远只是黎民百姓。br/战争一旦打响,无数壮丁就要被征去当兵卒。他们背景离乡远离亲人。白天在现场厮杀,有可能随时丢掉性命,到了晚上有幸存活下来的,露宿在荒野里,独自品尝着思乡的愁滋味。那种境况是何其的悲惨啊!他们望眼欲穿的盼望着战争的结束,无数次的憧憬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场面。然而他们的内心又是那么的害怕,他们怕回去后在也看不到熟悉的村庄,在也见不到亲人的踪影。这种矛盾的心理应该是征人心里最真实的写照了。如《豳风东山》中写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途中悲喜交家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了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在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的、土鳖、蜘蛛满屋盘旋,糜鹿游荡,荧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可能回家后见不到亲人了。征人的这种悲喜交家的心情将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不禁要说征人之苦是战争所赐也!br/征人因为战争要承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留在家中的思妇又何尝不是呢!br/丈夫由于战争被征去充当士卒,自己独守空房。她们一方面要独自支撑着家庭,另一方面心里时刻牵挂着在外远戍的夫君,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因此他们对战争可谓是怨恨颇深。如《王风君子于役》中就是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家,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的相思和悲哀。俗话说女为悦己着容,对于思妇而言,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如《卫风伯兮》中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自己的戍守边外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吟出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率真质朴的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之痛,不禁令人感慨思妇之痛亦是战争所赐啊!br/战争给征人、思妇带来无尽的相思之痛,给新婚夫妇带来的是家庭破碎的痛。如秋胡戏妻的故事中,秋胡从战场回来后遇到一个美貌的女子并且意欲调戏,他竟不知道那就是他新婚别离的妻子。最后妻子要和他离婚。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但仔细想想若不是因为战争能有丈夫不认识妻子的闹剧吗?可以说征人之痛、思妇之痛、新婚离别的悲剧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啊!br/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伤害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另一个角度看,战争也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诗经》中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如《江汉》、《常武》、《出车》等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了乐观精神,这有利于人心的凝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也不能说春秋时的战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br/对于《诗经》中的战争诗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才能全面的去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