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1-01-08 15:12:11)
标签:
化学实验教学公开课杂谈 |
分类: 化学教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1. 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Fe3+的检验
教学难点:Fe(OH)2的制备,Fe3+的检验
设备准备:投影仪、学生实验试剂与仪器10套(FeSO4溶液、FeCl 3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Al2O3与Al(OH) 3的两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同类物质通性的基础上注意特性)。
【导入新课】(投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意思?(涂了红色油漆,油漆中含Fe2O3),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板书】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P59 倒数第1-3段,请两位同学演板化学方程式。
学生发言,完成投影中FeO、Fe2O3、Fe3O4三者性质比较表格。
【讲评】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质疑过渡】铁主要以+2、+3价化合物形式存在,其氢氧化物应为?[Fe(OH)2和Fe(OH)3]
【板书】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制备方法,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分组动手实验,制备Fe(OH)2和Fe(OH)3。
【师生互动】学习小组中学生代表展示实验成果,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请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小组互评,补充并完善。
【讲解】 原因:4Fe(OH)2 + O2 + 2H2O === 4Fe(OH)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该反应。
【创设情景】Fe(OH)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如何操作才可以得到较纯的Fe(OH)2,且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积极发言(互评—点评)
【归纳总结】(投影)Fe(OH)2和Fe(OH)3性质比较表格,学生归纳完成。(讲评)
【质疑过渡】完成探究实验后,你认为可以如何鉴别Fe2+和Fe3+检验?
(1. 观察颜色;2. 滴加NaOH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实验探究】1. 分别在稀FeCl 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总结】KSCN溶液是检验Fe3+的特效试剂,非常灵敏。
【板书】3. 铁盐和亚铁盐
(1)
①观察颜色:黄色;②加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③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课堂小结】今天的课学习了铁的三类重要的化合物,重点掌握Fe(OH)2的制备及氧化过程以及Fe3+的检验。
【作业布置】1. (投影)带着以下两个问题预习Fe2+与Fe3+的转化:
(2) 为什么装有FeSO4 溶液的试剂瓶中要加入铁钉?
评课议课
关中岩老师:
左老师这堂课处理老练,不像是一位新老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基本功扎实,问题处理到位;(2)课堂设计恰当合理,学生有自主阅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师生有互动;课堂组织有序,比如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左老师安排各小组两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记录实验现象,一位同学发言。别小看这样的几句话,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看得出忙而不乱。(3)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建议:(1)增加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及时巩固新知;(2)课的容量有些大,可将“Fe3+的检验”部分放在下个课时。
周万明老师:
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才三个月,能把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处理得如此合理,说明基本功非常扎实,而且为人非常好学,经常听取组里老师们的课,虚心学习,这大大促进了他的专业成长,潜力很大。这堂课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课堂组织合理有序,过渡自然,板书设计合理,表述准确。
不足:(1)容量大了,不能集中击破,显得有些散;(2)化学方程式学生演板完成,同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最好也让学生来完成。别看比较简单,学生要正确写出来还会存在问题。
宋晓老师:
小左这堂课处理得很得体,我从一个年青教师角度与你一起交流学习。
(1)
(2)
(3)
(4)
杨落星老师:
左老师这堂课准备充分,之前曾多次找到我谈了自己的想法,从内容的安排到课堂的设计。在浏阳二中听了类似的一堂课回来后,他找到我说如将Fe2+与Fe3+的转化纳入时间可能会不够,我建议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尝试,从今天课上的表现情况来看,完成得挺好。相信这对他的成长起到了磨练作用。
这堂课的重点在于Fe(OH)2的制备与转化,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这时如能做个演示实验是否更好?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导入的时间长了些,铁的氧化物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一部分带过就可以了,不必细讲。
姚建民老师:
左老师这堂公开课很成功,具体表现在:
1.
2.
3.
几点建议:
1.
2.
3.
4.
教学反思
本堂公开课下来,我认真地做了教学反思。总体来讲,既展现出了进步,也暴露出了不足。
做得较好的方面:
1.
2.
3.
这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的内容多了些,以至于没有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
2.个别问题一抛出,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要相信学生,对于难度大些的问题充分思考后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找出答案,这样应该会更好。
3.安排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演板,如能对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同时做演板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此次化学教研组内公开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课:
1.
2.
3.
4.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应更多去地关注学生,在教与学的促进过程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