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
(2011-05-28 17:06:24)
标签:
教育 |
必读: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2、逃家小兔3、我爱我爸爸(绘本)4、红鞋子5、爷爷一定有办法
选读: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
3-4年级:
必读: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3、夏洛的网(怀特)4、时代广场的蟋蟀(乔治·塞尔登)5、长袜子皮皮(林格伦)6、爱的教育(亚米契斯)7、犟龟(米切尔·恩德)
选读: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2、足球大侠(张之路)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5、蓝鲸的眼睛(冰波)6、女巫(罗尔德达尔)7、魔法师的帽子(托芙·杨松)8、帅狗杜明尼克(威廉·史代格)9、文身狗(保罗·马尔)10、大盗贼(普鲁士勒)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罗尔德达尔)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13、、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西顿)14、嘭嘭嘭(童喜喜)15、大林和小林(张天翼)16、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17、美丽的巴拿马(米切尔·恩德)18、中国童话(黄蓓佳)19、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必读:1、失落的一角(绘本)2、草房子(曹宇轩)3、小王子(圣·德克旭贝里)4、哈里波特系列5、秘密花园(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选读:1、风与树的歌(安房直子)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米切尔·恩德)3、我能跳过水洼(艾伦·马歇尔)4、逃逃(秦文君)5、桥下一家人(纳塔丽)6、小河男孩(蒂姆·鲍勒)7、奥兹仙境(弗兰克·鲍姆)8、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9、女生日记(杨红樱)10、乌丢丢的奇遇(金波)11、昆虫记(法布尔)12、城南旧事(林海音)13、《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14、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米切尔·恩德)15、幻城(郭敬明)16、《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1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8、三重门(韩寒)19、青铜葵花(曹文轩)20、女儿的故事(韩子涵)21、第三军团(张之路)22、寄小读者(冰心)
儿童阅读质量离不开老师指导
家长买书,但不引导孩子阅读;老师让学生阅读,但缺少指导;学生期盼课外阅读,但合适的作品不多。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上海儿童阅读论坛上,与会专家对目前的儿童阅读现状表示担忧。
眼下,老师叫小学生多读书,几乎已成了老生常谈。但他们让学生读的,大多是课文书籍,而在课外阅读方面,则基本放任自流。学校的阅读课,感觉上也像是普通的语文课,孩子没有完整的阅读时间,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更谈不上读完后产生心灵共鸣。
专家指出,儿童阅读特别需要成人(老师、家长)的辅导,因为儿童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调查发现,教师对儿童阅读的指导与否,直接关系到儿童阅读的质量。
上海市特级校长、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校长倪中华指出,目前市面上很多书都标明是“儿童书籍”,但并不是所有这些书都适合儿童阅读,这就需要语文任课老师加以具体指导。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让孩子获取成长过程中应该知道的道理和哲学。
1-2年级
必读: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 (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赵静、文纪子 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 宫西达也著
杨文译蒲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 (英)迈克•法尔著邹晓平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 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 ) 罗伯特 •罗素
15、《稻草人》叶圣陶
3-4年级
必读:
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 (美)E•B•怀特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阿米琪斯
7、《犟龟》 (德国)米切尔•恩德
3-4年级选读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 (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杨松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 (美)威廉‘史代格著赵永芬译 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 (德)保罗•马尔著陈俊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 (德)普鲁士勒
陈俊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英国)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4、《嘭嘭嘭》童喜喜
15、《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6、《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7、《美丽的巴拿马》(德国)米切尔•恩德
18《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必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文轩(新版)
3、《小王子》[法]
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国)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选读
1、《风与树的歌》 (日)安房直子著
彭懿译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尔•恩德著何珊译
4、《我能跳过水洼》 (澳)艾伦.马歇尔
黄源深陈士龙译
5、《逃逃》秦文君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
王宗文译
7、《小河男孩》 (英)蒂姆.鲍勒
麦倩宜
8、《奥兹仙境》 (美)弗兰克•鲍姆张磷、潘堵译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 法国)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国)
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挪威的森林》
18、《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20、《三重门》韩寒
21、《青铜葵花》曹文轩
22、《女儿的故事》梅子寒
23、《第三军团》张之路
24、《寄小读者》冰心
1-2年级
必读: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 汤素兰等 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 梅子涵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 (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 赵静、文纪子 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 宫西达也著 杨文译 蒲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 (英)迈克•法尔著 邹晓平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英)罗尔德•达尔 代维译 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 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 ) 罗伯特 •罗素
15、《稻草人》 叶圣陶
3-4年级
必读:
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 (美)E•B•怀特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 美国) 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 瑞典) 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 阿米琪斯
7、《犟龟》 (德国)米切尔•恩德
3-4年级选读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 张之路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 北董 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 张秋生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 冰波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 (英)罗尔德•达尔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杨松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 (美)威廉‘史代格著 赵永芬译 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 (德)保罗•马尔著 陈俊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 (德)普鲁士勒 陈俊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英国 ) 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 西顿
14、《嘭嘭嘭》童喜喜
15、《大林和小林》 张天翼
16、《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7、《美丽的巴拿马》(德国)米切尔•恩德
18《中国童话》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必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文轩(新版)
3、《小王子》[法] 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国)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选读
1、《风与树的歌》 (日)安房直子著 彭懿译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尔•恩德著 何珊译
4、《我能跳过水洼》 (澳)艾伦.马歇尔 黄源深 陈士龙译
5、《逃逃》 秦文君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 王宗文译
7、《小河男孩》 (英)蒂姆.鲍勒 麦倩宜
8、《奥兹仙境》 (美)弗兰克•鲍姆 张磷、潘堵译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 法国 ) 法布尔
13、《城南旧事》 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国)
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挪威的森林》
18、《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 黑柳彻子
1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20、《三重门》 韩寒
21、《青铜葵花》 曹文轩
22、《女儿的故事》 梅子寒
23、《第三军团》 张之路
24、《寄小读者》 冰心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
|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 ——迪金森 书籍留给人类的遗产和礼物。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先读起书,再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 一、读书,最高级的精神美容 无论何时,我都要说,读书,是自己的事。作为教师,让人逼迫或督促是很没有尊严的事情。说白了,读书是为了自己的提高,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或完成领导的任务。教师,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从内部发生彻底的改变。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由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容颜。曾国藩说,有的人天生气质高贵,有的人,需要后天的读书来改善。甚至可以说,书,是最高档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的容颜一样,读书修缮了我们的灵魂,使心灵面貌日益变得健康阳光。的确,人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缤纷的映像,让我们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 比如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你可以和书中的各种人物一起欢笑与流泪,你可以在不同的书的世界里,体验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旦和一本本书在一起“活上了一回回”,你就会成为“心灵的巨富”。你那收获,如果用物质的现金比喻的话,就好像拥几家银行存款,需要多少都能随时支取。此刻,你的脸上不洋溢着从容、淡定的自我满足才怪呢。 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却很少抽时间去读,哪怕是课内涉及的书,于是就更不要说课外书了。当然,这里不全是教师的责任,据调查,92. 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我们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学习的压力所包围。据调查,学校图书馆的教师,除了学校要搞什么比赛,老师才去找资料外,平时是没有功夫到图书馆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比如小学老师,基本是包班。一个人教好几科,大量时间泡在课堂上。课后还要参加各种培训,要写教案,批改作业,更要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再有,小学女教师又特别多,晚上回家做饭,照料孩子,干大量家务……这些客观因素的确挤占了教师的读书时间。 我们承认这些客观因素,但实际上主观上的逃避更加可怕。还拿数字说话,据统计85%的中国人每天晚上的最宝贵的两个小时的黄金时段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但我们凭借的基础是什么呢?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师资培养过程,姑且也算上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但配以我们这一代人精神成长的贫血,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懒惰的最好借口,读书自然成了教师的负担。而打着这样旗号的借口与搪塞,如今却正渐渐养成习惯,这怎能不说是个绝大的讽刺。可见,推动和引领教师读书,我们还处于摇篮时期,任重道远。 所以,另一种声音我们必须要明确——“有书就有时间”。我们必须“挤”、“抢”,甚至“挣”时间读书。就拿我来说,我时常把书放在背包里,随时随地展卷,随时随地记录。参加一些会议、活动,会前会后、点滴闲暇,都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在外出时的汽车或者火车上,我们依然可以进行阅读。有时哪怕只读一会儿,余下的时光里,就算闭目养神,口中仍留有余香。 如果说前面我说的,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那么,读无字之书,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关注周围的世界。例如,适当关注2008年的奥运会、中日关系、台海局势等这些“公共事件”。作为教师,还要尽量包揽影视精品,看“百家讲坛”“凤凰卫视”等几个专题节目。如此,也就成了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的教育就会由空中楼阁变成脚踏实地。 读无字的书,还要悉心结交那些爱读书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经常在生活中、网络里,在书信里、电话中,和朋友交流读书、工作的体会。交流完毕,每每心情舒畅,仿佛从空气清新的田野刚刚休整归来。百忧劳心的日子里,能有这样的朋友们一起经营人生的时光,实在是一种幸运。 一句话,读书,让你的骨子里有了“钙中钙”,精神容颜,注入了最鲜活的、抗衰老的生命元素。作为教师,具备了读书和学习的自觉意识——你的“面容”就会总处于变化的状态。眼睛浸泡在美丽的文字里,耳朵浸泡在美丽的语言里,嘴巴浸泡在美丽的词汇里,我们的面容也就不由自主地随之平和安详,不是吗? 二、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现在,学校的规模总的来说比以前更大,但这更容易使人失去个性,整齐划一地执行学校的统一意志。各个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我们却常常感到这些指导没有涉及教师发展的“瓶颈”,或者说“症结”——文学底蕴。即便我,一名教学副校长,也难免经常纠正一些相对于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来说,微不足道的错误,什么板书啦,某个环节的过渡啦,作业的布置啦。这些问题也存在,但如果长期仅限于这样的纠偏,我为此感到惭愧。所以,从自己做起,不仅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也必须花时间研究,怎样从更高的层次,给教师提供来自“根部”的滋养。 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不读书的教师,是一种工作的渎职。不带领老师读书的教学领导,也是一种失职。比如对语文教师来说,在我们学校,我在努力地、尽力地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水平要有明确的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机制进行考核,比如:每个月的“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月一本书,一篇随笔,一节好课,一次面批作文,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五个一”,我采取每月自查,定期检查,适机抽查的办法。同时,制定年度读书规划,要求自己,也建议教师每一年的阅读量不少于200万字。采取背诵、演讲、写作、检查读书随笔,建立个人博克等形式,促进个人专业修养的提升。 除特殊情况外,我每天都努力花时间个人独处,静静读书。一些经典藏书布满家里、办公室整个墙头不说,以及新近流行的哲学以及人文丛书,及时买来阅读外,《书屋》《文景》《万象》《名作欣赏》《随笔》《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但这或许又将引起新的质疑——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这不是又雪上加霜吗?让老师们拿什么时间备课呢? 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你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 所以,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先从你所教的那个学科领域开始读起,累土成丘,积微成大,你会发现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学科基础知识,不过是一些入门的常识。学生课上所需的,与教师本身所拥有的相比,只相当于沧海一粟。然后,籍此出发,广泛涉猎人文社科,深读教育理论、专业著述,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高屋建瓴,具备理论基础和经验智慧。并且,渐渐培养出一双慧眼,所到之处,处处留心,对自己专业的所需能够敏锐识别,广泛吸纳。有了这样的储备,备课时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 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深感自己缺少厚重文化积淀所带来的底气与灵气,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束缚着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书本这最好的老师。将这书本给予我的惊喜与力量呈现在课堂上,于是以教促读,就有了一节又一节的精彩教学。读《病隙碎笔》《我与地坛》《务虚笔记》再讲《秋天的怀念》一课,就能带领学生穿越史铁生的人生轨迹,悟出“好好活儿”的人生真谛。看了《中国青年报》上“留美幼童”系列报道,惊喜地发现报上刊录的当年詹天佑写给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的三封信,这三封信正好是詹天佑分别在修京张铁路前,中,后的心情以及工作进程汇报。我马上剪贴收集起来。再讲《詹天佑》时,我就把这三封信分别插入课文的故事情节中。于是,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詹天佑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詹天佑的印象就不再仅仅是技术高超,他的杰出伟大,更增添了亲切真实、平凡与善良。 不久前,我校开展年度主题教学活动,共备《牛郎织女》一课。我惊喜地发现,不光是我自己,我们学校的部分老师也正在渐渐依靠书的力量,使自己的教学迈向研究与生长的高度。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们读了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读了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以及相关评析,读了各种类型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请来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格非给我们作专题报告。通过这一系列有字和无字之书的积淀,我们不仅研究出了一节引起广泛反响的好课,更是踏出了一条既简明朴素,又直指本质的反躬内省的读书道路。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之,以教促读成了我备课的重要成长路径。 不但以教促读,我还以读促写。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记下来,我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是把那一个个方块字凑成的思想、情感化作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写出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书,取了几个名字叫《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激情与思想》《和教师一起成长》《和学生一起成长》《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等等。可以说,读书、教书、写书成了我必须的生活。 至此,我要说,教师必须成为一本书,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为此,你才会成为一本永远站着的厚重的大书。 我还要呼吁,当今,教育给教师的压力的确太大了——教师辛苦,学生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上面谈了个人读书的点滴体会,那也是付出一定代价作为条件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活动以及各种沉重工作负担的重压下,是不会拥有闲暇的教育境界的,这很容易使教师心灵结茧和蒙尘。此刻,我的心情也是颇为复杂的,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我们必须靠着“书”取暖、保鲜,让那些伟大的心灵,流淌过的宝贵血脉能滋润自己的心田。 读书,“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人,正是以教材为港湾,把孩子带入教材的深处,然后走出教材以外辽阔的大海。眼界越来越开阔,你和学生的目光,必定略过肮脏、坚硬、暗淡、丑陋的东西,从而投向干净、柔软、明亮、美好的所在。 既然我从迪金森的话开头,也从迪金森的话结束—— “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