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6d52fd26xaf882897aa12&690
深秋,我们走进石耳山
十月十六日的一个早晨,在县城文公南路和天佑西路的交汇处,我们“快乐老家群”里的部分群员们聚集在了一起,大家兴高采烈,群情激昂。我们要去征服婺源的第二高峰——石耳山。
据相关资料记载,石耳山,海拔1261.5米,是浙江省开化县、安徽省休宁县与江西省婺源县的界山,位于婺源县江湾镇东南部,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因危崖峭壁上长有名贵药材石耳(供食用,亦供药用)而得名。古人游石耳山有诗云:“石耳连纵势插天,徐行步步踏云烟。扪萝直上高峰顶,千里湖山聚目前。”又有诗云:“碧桃烟暖晓猿啼,海日浮光泰华低。仙子应怜行客远,片云载雨下吾溪。”石耳山又是佛教名山,山顶和山腰,有始建于明代的龙泉庵和栖霞禅林寺。虽屡经火灾焚毁,至今仍存菩萨百余尊。终日香客不断,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不绝。石耳山核心面积8平方公里,山上南北各有八大景,奇石、奇树、奇村三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石耳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达1830毫米,无霜期约251天,为观光、休闲、度假、避署之胜地。
带着欲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迫切心情,带着征服者的勃勃雄心,我们撕开稠遮密布的弥天大雾动身了。我们一行五辆车二十三位征服者,穿过秋口,越过江湾,翻过有一百零五个连续上坡弯道的“婺源天路”,来到了位于石耳山脚下的大潋村。这个时候的石耳山上空,已经是阳光普照,澄清万里,位于大山深处的大潋村,也更加显示出她那妩媚动人的娇柔面貌。在大潋村里,我见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志红组长。在他的安排下,我们大家在金红向导的引导下,列队蛇行,开始徒步登山活动。
我们先是沿着乡村小巷从村头走到村尾,然后踏着千年的石板路行走在层层梯田之上,在阡陌的最边缘处,我们才开始真正的登山。山路上,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层峦叠嶂。我们踱过田塍,跨过溪水,攀上险峻的山崖。一路上山繁树茂,鸟脆风清。此地的气温很奇特,阳光所到之处,秋光浪漫,温暖如春;在太阳还尚未来得及光顾的山谷,却是一片幽暗,寒气逼人。即使这个时候的你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只要你走进这深山幽谷,立刻会冰消雪化,一身冰凉。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后,队伍也有点散了,体魄健壮的,仍然是雄姿英发,步履坚强;体力一般的,在伙伴的鼓舞和意念的支持下,虽然脚步轻浮,但也还是神清气定;唯有平时锻炼不够、且坐贯了办公室的哥们、姐们,这个时候已经觉得的真正遇到了“欲上不能欲下不行”的骑虎阵势了。为了鼓励、照应队友,我从队伍的后面赶到队伍的前面,又从队伍的前面回到了队伍的后面。如此反复打气、加油,在全体队友们的相互帮助和鼓励支持下,大家一个个顽强努力,奋勇攀登。趟过一条又一条溪水,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在历尽千辛登上崎岖陡峭的天枰坳后,我们终于看到了通向山顶的、虽然逶迤向上但却相对平坦的山间大道。
我们在天枰坳顶稍作休息,以便蓄积力量、恢复体力,继续下一轮的跋涉。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颠簸和一个半小时的超强度体能消耗后,不说饥肠辘辘,但体力确实是消耗了不少。如果这个时候能适当吃点东西,补充一下能量,当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荒山野岭的,到哪里去弄能填肚子、补充能量的食品呢?我们顾目四盼。在这个时候,女人周全细腻的秉性就显得异常的“难能可贵”了。只见她们笑吟吟地变戏法般从各自的手提袋中拿出瓜子、花生、牛肉干、大红枣、酱干、橘子、香蕉、芝麻糖等食品,将眼前的小平地霎间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大商场。品种繁多,名称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更令人馋涎欲滴,突增十二分的饮食欲望。大家快乐地分享着菱儿的蒸红薯、冰心的橘子、香玲儿的五香豆干、瑶琴的牛肉干、猫猫的大红枣……,惬意地大口地嚼了起来。那种滋味,比在家里吃海鲜喝茅台、五粮液舒服多了。我想,任何事物的发展就是这么具有喜剧性,平时在我们的眼里觉得不好的习惯,这个时候却非常明显地凸显出它迷人魅力;平时觉得不错的选择,关键时候却会令人大跌眼镜,不能恭维。就拿今天的女人吃零食来说吧,我平时总以为这是她们生活中的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今天,却让我这个平时自以清高的的大老爷们颜面尽失,却又获益匪浅。
大家席地而坐,一边擦拭着汗水,调整着呼吸,一边点评着登山过程中看到的的精美景色。虽然说大家在体能上都有点疲惫,但所有队员的精神和斗志却依旧高昂。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继续出发。我们享受着石耳仙境的缕缕清风,呼吸着芳馨甜和的新鲜空气,飞快地在箬叶林里穿梭,愉快地在阔叶林中歌唱,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顺利抵达了石耳山的最高峰——上林圣地。
名声在外的龙泉庵就在上林圣地上。据说龙泉庵的的菩萨很灵,所以香火也特别的旺盛。特别是每月的初一、十五这样重要的日子,石耳山附近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的善男信女们,就会不避登高涉险,来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龙泉庵里外三进,供奉着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菩萨、罗汉、尊者,红梁红柱,黄帷黄幔,香烟缭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大家一边兴奋地参观庵堂,一边各自发表着自己的宏论,也有个别的佛教徒径直去大殿里上香,并轻声地祷告。看庙的阿婆,俗称“仙姑”,慈眉善目,待人特别和蔼。我们今天的午餐就要拜托这位“仙姑”帮忙解决了。经过向导简短的介绍,“仙姑”同意按照20元每人的标准收取我们的餐费,并精心烧出辣椒包、茄子包、南瓜、酸萝卜和三和汤等素菜出来,还煮了一大盆面条,以备米饭不足解我等饥饿之需。在这个“水不通舟陆不车”的高山之巅,能烧出这样的饭菜已属相当不易了。
我们游览了“天缘洞”,畅饮了从石壁缝中渗滴出来的仙水,在“三步窥”上体验“一览众山下”的博大与神奇,尽情享受着由青山白水编织出来的美丽画卷。美女们还在挺拔如削的石崖底下列队成型,留下让人难以忘怀的靓影。一个个喜笑颜开,脸上全都绽放出美丽可亲的花朵来。“柳叶刀”像猴子一般兴奋地跃上了松树,“菱儿”站在“三步窥”上忘情地展开来了双臂,要拥抱大地,“荷叶青青”也早已忘记了上山时小腿抽筋的痛苦,对着山下的村庄大声地呐喊起来,最可爱的当数“沧桑寒梅”队友了,胖乎乎的人儿,摆出一副雄赳赳的架势,一身迷彩服,煞是威武。可是一站到“三窥石”边,就害怕得浑身发颤,趴在石头上,一动也不敢动……
转眼间,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因为下山的路程需要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还要开车返回县城。于是,大家在“上林圣地”门前合影后,就踏上了返回大潋的路程。一路上风景很美,天,蓝的发亮,云,洁白得似乎透明,远远近近的大大小小的山峦重重叠叠,就像是大海中汹涌澎湃的波涛,而满山苍翠欲滴的松树林,则更令我凝神注视。因为风吹雪压的原因,石耳山顶上所有的松树杪全部折断,如刀削一般的整齐,而没有了树杪的松树,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反而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你看,在宽大繁茂的树冠下,一株株树干挺拔威武,傲然屹立。虽然饱受风雪的摧残,但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地积极向上,茁壮成长。粗大的树干、遒劲的树枝和柔韧的松针,无一不显露出她的顽强与执着。这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积极精神,不也是我们征服石耳山的强大动力吗?
辛卯季秋江南杰书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http://s14/middle/6d52fd26xafc2ebbbb25d&690
http://s16/middle/6d52fd26x77f9e4771fcf&690
http://s10/middle/6d52fd26xafc2ed765589&690
http://s12/middle/6d52fd26x77f9e498299b&690
http://s10/middle/6d52fd26xafc2ee872f09&690
http://s14/middle/6d52fd26xafc2ef6e184d&690
来婺源旅游,需要帮助的朋友请联系我!我将为您提供周到
细致的温馨服务。
我的联系方式:
邮箱:wyxx@163.com
Q Q:564534531
联系电话:1535003935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