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管道专家——陈庆勋
(2011-01-24 10:35:26)
标签:
财经陈庆勋苏丹设计工作西气东输工程教育 |
分类: 管道人才 |
陈庆勋,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199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和核工业部研究生核热工专业,硕士学位。十几年来,负责过多项国家、原总公司重点工程如鄯乌线、轮库线、苏丹管道、兰成渝、陕京二期工程、忠武线、涩宁兰、西气东输管道的设计工作。曾获得原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管道局优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集团公司优秀设计师等荣誉。现为管道局局长助理,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庆勋是管道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15 年前,陈庆勋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美好理想来到原管道勘察设计院,天性不服输的他仅经过 2
年的实践锻炼,就具备了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脱颖而出
1994 年下半年,院里承担了鄯乌输气管道工程的设计任务。这个工程是当年总公司的重点工程,又处在少数民族新疆地区,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如何保证工程按期优质完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工程设计至关重要。谁来挑大梁呢?因为当时这是设计院既中沧线后第二次接手输气管道设计,经验不是很多。院领导考虑再三,把目光投到了好学上进、时年
28 岁的陈庆勋身上,让他担纲工艺专业负责人和项目技术经理。就这样,陈庆勋终于有了锻炼的机会。
为确保施工进度如期进行,陈庆勋把铺盖搬到新疆现场,积极配合建设和施工单位处理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 1996
年,在鄯乌线建设期间,恰逢新疆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沿线敷设的管道被多处冲出或冲断。洪水过后,他和施工单位一起克服灾后的各种困难,对全线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时解决洪水中出现的工程技术问题。由于他在现场的突出表现,他被工程建设指挥部评为优秀项目经理。他在设计中首次采用三维设计,使施工图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自投产以来,一直满输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项工程在当时输气管道建设上,创造了多项第一,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总公司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首战告捷,陈庆勋终于脱颖而出。
自我加压
1997
年春节,院里承担了苏丹原油外输管道工程的设计工作。陈庆勋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经理与其他人员一起从大年初二开始坚守工作岗位,为苏丹项目三方联合体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工作为以后管道局在苏丹项目的中标打下良好基础。
1998
年,兰成渝管道设计工作开始了。兰成渝管道是我国第一条成品油管道,管道设计建设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在世界管道建设史上也属难、新技术课题。陈庆勋作为这个项目设计工作的工艺专业负责人,好学钻研,发表了多篇关于成品油管道输送的论文,为我国今后在成品油管道设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工程的顺利竣工,使他的技术水平日臻精湛。
1999 年初,原总公司领导向北京市政府和国务院保证,陕京线二期压气站将于当年 11 月 15
日投产。而此时从初步设计到投产总共只有 11
个月的时间。为了工程能按期投产,工程建设单位曾向国际上一些著名工程公司进行咨询,希望将此工程按总承包模式运行,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得到的答复是,这项工程正常工期为
18 个月,投资约为 3
亿元。又是在告急的状况下,院里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陈庆勋作为此项目的技术经理,负责整个工程设计的技术和进度工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他和所有参战人员一起连续奋战,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由于设计人员的努力工作和积极配合,这项工程于
11 月 10 日提前 5 天顺利投产,创下了我国长输管道压气站建设时间最短的记录。陕京线二期压气站工程总投资不到 1.3
亿元,大大节约了工程建设费用,为提高工程运行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证。
2000
年陈庆勋作为项目经理,承担了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设计项目经理,从管道设计、施工投产,历时近两年。他与各专业设计人员现场配合施工,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保证了工程顺利竣工、按期投产。
不负重望
2001 年 4
月,陈庆勋开始担当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设计联营体设计经理。西气东输是目前我国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输气管道工程,创下了管道史上的多项第一。陈庆勋在对自己亲自组织这项浩大的工程设计工作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沉重的压力。西气东输全线
950
公里,工程设计工作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到出施工图,按惯例至少需一年多的时间。但这次非同寻常,西气东输是国家十大工程之一,要求六七个月就要完成。
2 月份,投标工作开始了,在短短的 20 天时间里,陈庆勋带领设计人员完成了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的全部投标工作,包括初设、站场设计、
SCADA 系统设计、通信设计、线路 14 个标段设计、大型穿跨越设计等全部项目的投标,取得了技术标全部第一的佳绩。
初战告捷。陈庆勋马不停蹄组织相关人员开始了紧张而繁忙的初步设计工作。这期间,为了提高设计水平,他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技术交流及方案评审会,为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全线压气站设置数量就由可研阶段的
18 座减少到了 10 座,从而为国家减少投资 24 亿元。
在进行主干线设计的同时,他还积极配合业主进行下游市场供气方案的技术确定,首次在长输管道建设中将管道储气调峰、 "
照付不议 "
应用于管道系统运行设计中。他还将外方在工程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到西气东输工程中。组织设计人员赴工程现场实地考察,探讨各种修改方案可能引起的设计变更、可能增加的工作量和工程投资,先后
4 次修改初步设计文档(全套文档近百本),终于在2004年 5 月 25 日通过了专家审查。
在开展初步设计的同时,陈庆勋很注意总结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他经常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每一项新技术,探讨应用到当前设计工作中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在西气东输设计工作中,许多新技术得到了应用。每项新技术的具体应用,他都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召开论证会,通过充分论证,大胆应用,从而提高了西气东输的整体设计水平。
由于西气东输工程量之大,设计工作在专业配备和人员配备上非常齐全,陈庆勋要做大量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各专业的相互交叉、彼此衔接,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庆勋一边组织技术人员确定各专业技术方案,同时还要给相关专业提出要求,哪个环节都不能耽误。自西气东输设计工作开始以来,项目部每周都召开一次项目协调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较大的方案,就要组织专门的审查会,新技术及新的设计理念组织专门的技术交流会,多方论证用于设计。
作为技术经理,他还担负着与业主进行沟通的责任。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大的方案及时向业主汇报,同时将业主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反馈给有关设计人员。他时刻把问题想在前边,把工作做在前边,使项目部的整体工作一直积极主动,为业主节省投资做了大量工作。
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使陈庆勋感触颇深。工程项目大,工作量大,在设计进行中还要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内容,设计文件的模式、设计水平、质量要求及文件的格式要求都要按照国际惯例来做,参加设计的专业和人数是以往任何工程都无法比拟的。这一切对于陈庆勋来说,既是巨大的压力,又是强劲的动力。但这些困难对有丰富经验的陈庆勋来讲,总能应刃而解。
陈庆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出色的外语水平都深深吸引了与他打交道的每个人,其中也不乏想 " 挖 "
走他的人。一次,当外方以每月 2000 美元的高薪聘请他时,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 " 根 "
在中国。自己能走到今天,是企业给提供了成才的平台,所以要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陈庆勋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