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古城有感

分类: 原创散文 |
说游其实也不确切,应该是偶遇而已,由于是带孩子看病,所以也没有游的时间和精力。
西安儿童医院位于西安古城西墙内侧,挂完号等待就医的闲暇时间,我顺便走出医院——一截雄伟厚重的古城墙突然出现在眼前,它的古朴和沧桑与这座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截城墙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脚步机械的向城墙根下移动,慢慢的我发现这不是一截而是一段,一长段……一座完整的古城。大块的青砖,平整笔直的墙面,高大宽厚的梯形墙基,由于历经千年风雨而泛着黑色,能这么近距离的观看古人的建筑杰作,让我非常兴奋,而且震撼。
瞬间一幅古人筑城的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在广袤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上,千百万劳工和一个首领在这里劳动,他们衣着简陋,光着膀子,穿着麻鞋,劳作在帝王选定的这片热土之上。背土的,夯筑的,运粮的,挑水的,搬砖的,伐木的……劳动号子响彻整个秦川——墙边支着数百口大锅,锅里的糯米粥散发着淡淡的米香,锅下燃烧着熊熊烈火,升起的青烟直冲云霄。四周有数不清的田间小径都通向这座城池,小径上运送糯米和柴火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热闹非凡。后来查了资料才得知我脑海里的这个场面应该出现在隋唐时期,而我现在看到的由大块青砖包裹的城墙修筑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民间有俗语:“汉墓唐塔猪打圈”,乍听起来好像有些贬义,但纵观高大厚实的城墙和城墙上一些辅助设施的设计,无不体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
如敌楼: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门: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古城墙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的灵魂穿越之时,已来到城下,距离城墙仅一米之遥,我迫不及待的想触摸一下城墙,感受一下古人的手留余热,但伸出的手又突然停了下来,这来自于身边一些考古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没有再触摸古墙,而是缓缓的抬起头向上凝望,站在城墙下看城墙,古城墙显得更加宏伟和高大,城上的守兵身穿盔甲,手握兵戈,凝神聚目,镇守着这座固若金汤城池,他们泰然自信。虽然这些古代的兵士早已安眠地下,但我还是看到了他们的飒爽英姿。顺着古城我慢慢的向北走去,古城下娇艳的石榴花开的正艳,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几个遛狗的大妈低头寒暄,狗儿们穿着现代新潮的时装在草地上玩耍,此情此景城上的守兵绝对没有看见过,也没有想到过,所以几千年后的世界我们也别瞎猜了,我们是不会想到的。
继续往前,我看到了一座城门,我越加兴奋,穿过城门我就来到了城外,城门上写着三个打字“玉祥门”字体端庄古朴,我很惊讶,古城为什么会有近代人的名字?查资料后才知道这门是后来开的,而且开了很多门,主要人口增多,以前的军事防御体系已失去了作用。方便人们通行才开通的。古城外一道宽而深护城河今天还在,这与我的预想一致,只是规模比我预想的还大,在没有机械作业的古代,开凿这么一条人工河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河水黝黑污浊,污染严重,我看见一位环卫工人踩着小船在河里清理水面上的垃圾,这说明政府在古城保护方面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很想登上古城感受古城昔日的辉煌,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又原路返回了医院。
http://s11/mw690/00207UqKgy71PdJHkFA7a&690
http://s10/mw690/00207UqKgy71PdK4DrPb9&690
http://s7/mw690/00207UqKgy71PdKkhH896&690
http://s6/mw690/00207UqKgy71PdKNcyN95&690
http://s13/mw690/00207UqKgy71PdLigDWec&690
http://s8/mw690/00207UqKgy71PdLFg2z27&690
http://s3/mw690/00207UqKgy71PdMq8N4d2&690
http://s13/mw690/00207UqKgy71PdMM17S0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