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塔照村探幽永安塔
访古塔照村
2019.12.23—9:15,六里桥北京公交838路,高速一站琉璃河以后站站停,到涿州市政府站换涿州1路支线里渠的,车票4元无免费。塔照村下车,访古塔照村,探幽永安寺塔。
塔照,不是照塔吗,怎么又永安寺塔了?
没错,塔照村的照塔,前不久才去看的,那是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塔照村村北山上的辽塔,而塔照永安寺塔,是涿州市(县级市)刁窝乡塔照村北的永安寺辽塔,两个塔照村,东西直线距离相距大约30公里,房山塔照照塔在西,涿州塔照永安寺塔在东。
依据地方口音不同,北京塔照就叫塔照,涿州塔照当地叫做塔儿照,要把塔和儿两字叠摞起来同时念出。对,就是老北京人管老北京土著叫“北京老坦儿”一样发声的那个音。
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东10公里刁窝乡塔照村北。当地人俗称“塔儿照塔”。建在当地原永安寺内。
原寺坐北向南,包括山门、前殿、门楼、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寺拆毁于1952年,现仅存佛塔一座,遂定名为永安寺塔
此塔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南向,八角形,面积42.54平方米,由塔基、塔身及7层△密△檐三部分组成,高19.1米,现残高约18.82米。整体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组成。此塔因年久失修残损严重,塔座的雕刻装饰已无存,塔身砖仿木构件严重破损,塔檐顶层塌毁,塔刹无存式样不详。
塔基座,为须弥座式,高3.5米,包括莲台总高4.68米,围长24.8米。按残存外皮砖△砌△法△束△腰处有“壸△门”装饰,现已全部无存。座△上△枋△置△仿△木△构△斗栱,每面三朵挑出平台,上△置△仿△木制钩栏,现仅存局部。平台上再置莲台,莲台为三层仰莲,其莲瓣亦部分残缺。塔身,八面八角形,高2.92米,每面宽2.42米,皆饰以仿木△砖△制△构件。塔身每面每角置砖△雕△幢形壁柱。东、南、西、北四面辟券门,券眉饰砖雕卷叶纹。正南面辟券门佛龛,高2米,宽1米,壁厚0.72米,龛壁正面墨书“界纳须弥”四字。除正南面为券洞,其它三面皆为装饰假门。假门为仿木制砖雕隔扇券门。四隅面辟直楞盲窗,每窗眉上镶方石刻梵文装饰,现西北面、东南面方石丢失。塔檐,因五层以上塔檐及塔刹残损缺失,按现存状况测定应为七层。由塔身往上第一层檐置砖雕斗栱,每面三攒挑出塔檐,以上诸层为叠涩出檐,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现存檐部总高10.2米。第一层檐铺柏枋下置砖雕如意云纹挂落,每面四幅。铺柏枋上置砖雕斗栱,每面三朵,檐枋上排列木制檐椽,木椽头及角梁头均有吊挂风鈴穿孔,今已无存。七层塔檐的角梁均为木制。因塔顶层破损缺失,塔刹形制不详。
此塔虽未见各种文献记载,但其建造工艺和艺术风格均与涿州古城区内的智度寺塔、云居寺塔相同,尤其是△砖△制△斗栱形制做法完全一致,为辽代建筑无疑。其雕工精细、构饰华美、造型优雅、比例协调,不失为辽代密檐式塔的典型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核定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涿州永安寺塔包括在内。
图IMG_923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河北省人民政府2014年11月立
图IMG_9238
(引用网络图片。不巧的是,门卫说围栏昨天刚完工,钥匙还没移交呢给他们呢,
所以今天就进不去了,没法拍照,只好引用别人的)
图IMG_9240
图IMG_9241
图IMG_9242
图IMG_9243
图IMG_9245
是什么字,真不懂,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四面全有,只是东南和西北各一块都丢失了
图IMG_9247
图IMG_9248
图IMG_9250
图IMG_9251
是什么字,真不懂,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四面全有,只是东南和西北各一块都丢失了
图IMG_9254
图IMG_9255
图IMG_9257
塔,源于梵语“窣堵坡”(窣【sū】),为葬奉佛祖释迦牟尼遗骨的佛教建筑。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出现了专供佛教僧人修行的寺院建筑,后供奉佛骨的佛塔建筑也开始出现。随着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演变,其建筑也显示出了中国化的建造风格,塔的建筑变化最为突出。塔在中国的建筑形成中主要有三类:一是楼阁式,二是密檐式,三是藏式。楼阁式塔是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的延续,密檐式塔是按佛教教义与楼阁式塔建筑造形相结合变化而来;藏式塔是藏传佛教塔的造形,也是最接近原始“窣堵坡”造形的塔。(窣【sū】)
涿州地处河北省北部,与北京市接壤,宋时曾为辽属地。辽△统△治△北方两百多年,因契丹人崇尚佛教,故佛教文化在此局部地区得有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据《涿州志》载,当时涿州几乎村村有庙,信△众△云△云,永安寺佛塔亦为此时建造。塔的整体造形循规仪矩,不越法度。其塔座、身、檐三段比例适宜,塔檐△卷△杀△明显△轮廓△和缓,形△制△优美而庄严。尤其是装饰构件的运用,充分显示了密檐式佛塔的建造特点。整座塔的装饰均置于举目可视的第一层檐以下,即塔座、塔身两部分,与塔身以上的诸层塔檐无任何装饰的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繁而衬简、纹而补素、华而不奢、形而见意的佛教建筑理念。塔的装饰性构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砖仿木的建筑构件;一类为表现佛教文化特征的砖、石雕刻装饰物。其装饰构件雕刻制作精细,且式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砖仿木建筑构件装饰,包括基座平台和塔身及一层檐的构架及门窗。基座上枋为斗栱挑出平台,上置钩栏,其斗栱因残损不全,亦能推测为单挑四铺式。钩栏部分现已残缺,只保留了一块华板的局部。塔身为砖△仿△木式构架,檐部斗栱为单杪四铺作带△斜△栱,这种式样的斗栱是辽代大式建筑中常见的作法,也是辽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构件。门窗造形逼真,且表现出同时期的不同式样。窗式较简单为当时通行的破子棂式△盲△窗。门式却多样富于变化,正南面辟券洞门,其东、西、北三面均为砖△仿△木△槅扇门。现北面残缺式样不明,东面为槅扇式花棂门,格心棂式为四交花棂。这种花棂式辽金以后少见,现存的木制实物有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弥陀殿,存有这种式样的格窗(弥陀殿建于金代)。西门亦为槅扇式花棂门,格心棂式为正双交花棂,这种棂式又是较多见的,由唐至清均有存在。壁柱在砖△仿△木△佛塔建筑中常见的式样为圆柱或八棱柱,此塔的壁柱却采用了佛教特有的石经幢形式,即表明佛教建筑的内涵,又凭添了许多装饰性,这也是地方特色最突出的部位。佛教文化特征的装饰主要是莲台,位于塔基座的顶部,以砖雕三层硕大莲瓣承托塔身,这种结构装饰使塔的造形华美秀丽,并使整座建筑有脱尘出俗之感。再有四隅面盲窗上镶嵌的四块梵文刻石,凸显着唐代遗风的券楣卷草雕刻、以及阑额外如意云头的雕刻装饰等,无不表现出佛教建筑中佛塔特有的建造风格和文化属性。
永安寺佛塔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它是时代建筑特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辽代密檐式佛塔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文字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摘抄并整理,资料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永安寺塔/2321788?fr=aladdin
附图:IMG_3378
(这是我于2018.10.02在山西朔州拍摄的)
图IMG_9258
图
手机拍摄201912231139
图
手机拍摄201912231144
图
手机拍摄201912231303
这家卤煮店外表和材料、做工貌似全对,但吃起来口感真不是那么回事,只有价钱还可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