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地对待自己,建设性地看待错误。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圣人,没有人不会犯错。虽然犯错是常态,大多数人,对待错误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对待犯错的人或者对待犯错的自己,都是比较残忍和恐惧的。
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一生的尺度来看,从很大的空间来看,可能很多错误都是美丽的意外,这个意外有可能给你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当我们痛恨自己痛恨错误,这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意外收获的可能性就失去了。
何况是,有很多时候常常会被误判自己或者别人错了。就算如果确实是错误的话,那么过度的懊恼痛恨,恐惧,反而会使得这种糟糕的心情蔓延到了更大的地方,污染了我们和他人的生命。
即便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错误,已经犯了,无论如何恐惧,懊恼,批判厌恶也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何不把注意力放在建设性的方向上呢?
何况很多所谓的错误,只是当时的理解错误,也许并不是错误,只是一个意外——这可能是大多数的情况——还有的情况是它只是个错误,它也会转化出很多积极性的东西来。
更何况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所做的事情,而是在人生中的自己。我们又何必因为做了某件事而放弃我们自己呢,彻底否定掉我们自己呢?
先别说历史,也先别说别人,自己的一生就会有很多“错误”,每个“错误”背后最深的动力,其实都是为了爱。只不过选择偏差了,行动偏差了,但是人生并非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和走法。
摔了一跤,先别急着骂自己骂别人,也别急着爬起来,先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捡。
1、
历史上有太多,从“失误”或者“错误”中,走出来的伟大价值。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
这是一个失误,但是弗莱明没有急着埋怨自己的失误,也没有怪罪他人,而是……
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你如果执着于“错了”,就是归罪,自己或者别人,非要把那个“错了”的人揪出来“干掉”。这就是把一件事,哪怕一件很小的事,当成了整个人的罪了。
这会让“错误”甚至“罪孽”,蔓延到整个人生了——从此后,你再也看不到希望了。
2、
如果积极和建设性地看待,甚至温柔以待,自己或者别人,你会看到每个“错误”的背后,都有积极性的一面,你会看到很多的是希望,更多的是初心,更多的是办法和路径,更多的是“这一跤”摔的挺值得,也摔的挺挺美的。
南非大主教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母亲的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车撞死了。那个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无法复生了,她选择宽恕了那个驾车的年轻人。并与这个年轻人组建了一个爱的机构,呼吁人们注意行车行人安全。
她遭遇了一个很不幸的事件,却没有让这件事成为人生的“污染源”,而是把它的资源运用起来,为社会和自己创造了巨大价值。
相信她死去的女儿,在天堂也会为自己的母亲骄傲。
3、
不说那么大的事,每个家庭可能都有一个着急归罪的人。
焦虑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一个失误,考试成绩不好,甚至只是一道题做错了,都焦虑万分。
看起来他们“都是为了你好”,却很容易归罪,脸色不好的冷暴力,语言攻击,层出不穷,恨不得孩子马上立刻变成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这严重的“污染”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甚至让孩子内心深处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也深深地觉得学习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苦事。
而看不到,一次挫折或者失败,背后的资源——或许孩子只是一次偶然失误,或许孩子是以考试失败来呼唤爱,或许有其他天赋,或许孩子是受到霸凌了,或许……
有太多的资源在“错误”的背后,在“错误”深处。
这里可能还需要提到的是:也可能是大人在控制,而失控就会严重地怪罪孩子。
看到这点,能让父母学会怎样爱孩子——这不也是重要的人生资源吗?
4、
每个成年人也肯定会是失误不断的,伟大的人成功的人,不是没有失误,而是能从失误中找到资源,找到路径和方法,而不是一味怪罪别人,或者自责。
5、
对自己温柔,永远建设性地看待挫折失败不高兴,你会看到其中的资源。
你也会看到,自己这个人生的故事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