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自己内心的钩子——对杭州杀妻案的一点思考

(2020-07-25 15:05:26)

警惕自己内心的钩子——对杭州杀妻案的一点思考

01、 刚才吃早饭的时候,我们聊起杭州最近的杀妻案,大家都非常有感慨,觉得:

现在人怎么了,戾气这么重?!

最近很多亲人间杀戮的事件发生,给在疫情中的人们心理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大家还觉得:

哇,这个人确实心太歹毒了,太阴险了,无非就是一套房子的问题,就心这么歹毒,至于要杀人吗?何况还是枕边人!这是第一;

第二是:啊,这个人手段太高强了啊,谁也搞不清楚他怎么做的这个事儿,神不知鬼不觉人就不见了,太厉害了!警察把那边包围了小一个月,居然还是搞不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太牛逼了呀!

这两个感觉,合起来,就是: 一,人心可怖;二,坏人很强。

02、

那这个时候,小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啊?

哦,不,在这之前,我先问了小柯一个问题,说:

我们的孩子都会长大都会寻找自己的配偶结婚啊,这是常态吧。你如何辨别出这样的人,就像那个暴力打死企业家老婆的那个渣男,也像那个杀妻骗保的那个渣男,或者是像这个杀妻案的男的?

这不仅仅是指男的,有的女的也是。

我为什么要这么问呢?是因为人群中总是有这样的人,可能还很有吸引力,可是婚后容易家暴,甚至杀人。

在婚前,甚至在交往不就就能识别出来很有用,至少可以让我们远离这样的人。

我们,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佛,很多人我们改变不了,又很危险,还是远离好。

小柯听了我的问题,想了想,说: 还是要找出生贫寒老实的人娶或者嫁。

大家都摇摇头,觉得他这么说不对。温州那个把企业家老婆打死的男子,就是很老实的人呀。其实,不也有很多人觉得在厦门brt上纵火的陈水仲也是出生贫寒老实的人?

大家说: 不要找那种性格过于偏激的人,这些人往往看起来很老实,闷葫芦,可是一生气起来,像那个马加爵,一点小事就杀人。

这个时候小朱说: 对啊,我觉得认为这个门当户对这个事儿确实是对的,不然呢,这个差异太大是容易产生矛盾的。

我说: 其实也不一定偏激或者是怎么样都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呀,你像那个杀妻骗保的那个人,或者那个那个杀企业家太太的这个人,他们之前都性格很随和,甚至看起来很老实的样子啊。

03、

这个时候小朱问说: 那马总你觉得这样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你觉得是文化的问题吗?

我想了想,说: 我不敢确定,但我觉得文化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可能跟这个人本身的基因,以及他的内心的关系,也就是性格吧,是有关的。

文化上来说的话,比如说这个案件啊,如果这个人不是那么焦虑——他是想让这个二婚的太太(也是二婚)把她刚分到一套房给他自己的儿子(不是和这个太太生的儿子),结果这个太太不同意——那么如果这个文化上面哈,如果他不那么物质,不那么爱面子,不那么自恋,那肯定是不会产生这样的动机的,这是第1个;

第2个,也可能跟他的基因也有关系吧,就是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杀妻的行为。但是可能探讨基因问题目前意义可能不大,因为目前人类还是难以改变基因的。

第3个,跟他的人格有关,就是同样遇到这样的事(被妻子拒绝),很多人就算产生了愤怒的念头,也不会去做杀妻这样的事,但是他这样性格的人,就会。

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哈:

文化的作用,是这人会不会向妻子提出要给儿子房子这个要求,也是在要求被拒绝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是这两个的决定因素——文化的厉害之处是,你在其中而不觉,被其决定而不觉,就是鱼的形状和行为是被江湖决定的,可是鱼不知。

基因的作用,是内因,是受到一切刺激之后倾向于怎样反应的决定因素之一,或者说基础条件更恰当。

性格的作用,被文化、基因、原生家庭以及其他重要关系决定,它决定了人怎么想、怎么做。

比如说一个小孩想要玩另外一个小孩的玩具,但是被拒绝了。这个小孩他肯定是想杀了对方的,只不过他能力做不到,也可能不敢做。

心理学界,克莱因可能是第一次提出孩子之恶的人。其实,这只是人性,没什么可怕的,ta逐渐就会有现实感和智慧的,这就是成长。

可怕的是,这种真实的人性,没有得到真实的爱和包容。 这样的小孩如果长大了,ta的心没有成熟,他想要一个东西被人拒绝了,那么也可能会动杀念。 如果ta动杀念,又没有现实感(我是成年人,一是杀人的要偿命值得吗?二是这不过是一件经济行为,为什么要刑事化?等等),他又不成熟,那就可能真的就去实施了。

说到杀人动力的问题,我觉得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可能最近的疫情以及经济原因,也增加人们的焦虑(不安全感)。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成熟与不成熟,基本上也可以说:关键是智慧不智慧。

说到这里,我说了一个自己的感慨哈:

我们习惯上总容易从善恶或者道德上去评判人哈,但是我感觉,总爱用道德去评判人,其实就是一个不成熟的表现,如果是个人的话,那是这个个人不成熟,如果是集体那就是这个集体不成熟,如果集体不成熟,当然就是文化的因素了。

我感觉哈,可能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善恶,只有成熟与不成熟。

可能你会说不对啊,有老奸巨猾的恶人,他不是很成熟吗?那为什么也是要持续不断地作恶呢?

其实,这是把心灵成熟与否,与对世事规则掌握程度,弄混了。

可能要说清楚,得引入一个认知模型:

我们可以从两个纬度来认知,一是心灵成熟与否,二是对世事规则掌握程度。比如前者为横轴,后者为纵轴,这样就得到一个坐标系,四个象限,分别是:

心灵幼稚同时对世事无知的,叫幼稚;心灵幼稚却对世事老成的,叫油腻(圆滑、老奸巨猾都可以);心灵成熟而对世事无知的,叫单纯;心灵成熟而对世事老成的,叫般若(智慧等)。

如果是非常成熟智慧的人,他的选择一定是善是爱的。 那么为什么有老奸巨猾的恶呢? 这种人就是处于这个象限中:对世事老成而内心幼稚。

他就是想要这个东西,他就是看不到他内心的全能自恋,或者他就是想抢夺别人的东西,或者他就是对别人抢夺了他的东西不满和充满怨恨,而且他内心的欲望,没有升华,没有象征化,那么,他就会去毁灭对方。

但是呢,他已经不会用很初级的很粗浅的办法去对付别人了,因为这些办法会吃亏会搞不赢。

他可能智商很高,也可能他对事情分析的也很深,对于实施的有很多谋划和计策,他确实是去作恶了,而且计划和实施也很巧妙(中性词)。

但是这并不能够否定,他的内心其实是幼稚的,对吧? 他还是那个没有要到玩具的孩子,恨不得没给他玩具的人都去死,对吧?

只不过,在这个案件中,那个“玩具”就是那套房子,在其他案件中,“玩具”是其他的什么欲望,像车子、财富、名声、情感、权力,等等。

04、

再回到这个案件,我觉得这个案件里面其实——我们先把善恶问题放一边哈——说到文化,我觉得是我们老祖宗孔子哈,我不知道是不是从他发端的,有可能是吧,嗯,有句话叫做: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所以孔子应该是至少是第1个哈,这个在文化上有极大影响力的这样一个引入善恶观点的人。

但是,如果说我们就停留在善恶上的话,往往就容易停止思考,往往让事情的本质原因啊,消失淹没在简单的道德判断里。

比如说一件事,甲杀了乙,我们会觉得:哇,甲好恶啊!啊,乙好可怜好可怜啊,应该把甲执行一万次死刑……然后这个事儿就结束了。

再比如说这个丙打了丁,我们觉得丙好恶好恶啊,然后全民谴责谩骂丙,觉得应该把丙钉在耻辱柱上……这个事就结束了。

我们如果能把善恶放下来,这个时候真正的思考才能开始:

造成这样一个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也许受害者的乙也有他的原因在里面,如何找到原因找到解决方案,来减少甚至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

05、

回到这个案件,这个里面,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思维狭窄的问题。

你比如说一个小孩问另外一个小孩要东西,另外一个小孩不给,那么这个小孩呢就想杀了他,这是一种幼稚,也是一种思维狭窄。

他如果思维宽广,他会觉得会有很多办法嘛,比如跟他商量啊,一起玩一下这个玩具行不行?

或者交换一下玩具行不行?等等,很多办法呀。

即便是另外一个小孩死活不通商量,其实他还是有更宽广的东西吗,对吧?

他会想这个幼儿园还有很多孩子嘛,我不玩这个可以玩那个嘛,对吧? 即便是今天幼儿园的所有孩子都不跟他玩,他还是可以想,这也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嘛。对吧,明天大家还是会跟他玩的嘛,等等吧。

总之,思维宽广,他就不太会走极端。甚至心底升起来的杀死对方的念头也就放下了。

那么有一些人哈,他是老奸巨猾不代表他是思维宽广,可能恰恰相反。

有一些思维狭窄,或者我们换句话说叫格局小,哦,顺便说一下,我为什么不不愿意用格局小这句话呢? 我总感觉到格局小,本来是一个,内心是否开放是否成熟的一种描述。但是常常呢,被用成了这个道德上面的一个评价,所以我不太爱用这个词。因为用这个词往往会导致新的思维狭窄。

再说回来就是,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思维狭窄呢? 心理学会告诉我们答案有两个:一个呢,可能有基因遗传的因素啊;第2个呢,跟他的原生家庭的关系和他延续下来的这种关系与观念的互动有关。

所以有一句话说:

幸福的童年温暖一生,悲惨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温暖。

往往悲惨的童年,换句话说是爱的匮乏的童年,容易导致人焦虑,被问题锁定,也就是思维狭窄。

06、

所以回到刚才我问小柯的那个问题哈,就是:

我们的孩子都会长大的,他们也会交朋友,也会结婚啊,等等,那么如何识别到这样的人,或者应该如何远离呢?

我想,一般来说的话,从心理学角度呢,基本上可以看到,就是从这个遗传的特性,还有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容易导致这种思维狭窄,思维偏激的这种性格经历,还是基本可以识别出来的。

然后呢,再从日常的言行里面观察,啊,他如果说容易走极端、容易太偏激且活在自我想象的假象中的、太沉闷且暴力倾向的、对他人或者动物无情,这样的人呢,嗯,对一大部分平凡的人来说呢,可能最好还是远离,避免长期结交下去,悲惨命运的发生。

但话又说回来,有句话叫做一场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我们看起来的这种受害者呢,或许哈,ta为什么容易被那种思维偏激的、愤世嫉俗的和容易走极端的人吸引,即使察觉了也离不开呢?

可能ta内心也有这把钩子吧。

所以,也需要自我觉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