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海蒂和爷爷》到《肖申克的救赎》到我

(2019-11-06 16:46:53)

昨天为了看《海蒂和爷爷》,我本来准备11点乘公交出发去动车站的,结果改成预约滴滴,多花了20多块钱,给自己争取了1个半小时。

1、

话又说回来,其实我犯不着这么刻薄自己,这对于我目前的经济并没有多大帮助,省下的钱跟要做的事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反倒是有时候倒公交和地铁,使我价值感极大降低,而且又因为时间紧迫,使我更加焦虑,导致思维狭窄,这不就是贫穷循环吗?

我倒不是说只要奢侈享受不要节俭了,那任正非在很富裕的时候还吃盒饭打的开很便宜的车不就是节俭吗?问题是,任正非在打的的时候,并不赶时间也不影响他生意,而他吃盒饭开便宜车的时候,也没有降低他内心的丰盛感。

所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一般意义的鸡汤没有意义。我觉得鸡汤作用的地方主要在意识层面,而决定人生的却常常是潜意识,潜意识之所以为潜意识不就是因为不为意识所接受嘛。所以,只在意识层面用功往往作用不大,甚至有反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懂得了一切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

问题的关键,一是焦虑,二是自尊。事情需要你做什么,如果事情需要你抓紧时间,而打的对你经济影响又不大,那就打的嘛,甚至需要花钱租车有必要的话,那也不要犹豫。而不赶时间的时候,坐公交又何妨?只要你从容,你的内心的自尊并不随外物牵引就好。

我觉得,似乎是你要解决匮乏问题,是你的心里先丰盛了,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贫穷的循环,进入丰盛的循环。这件事做好以后,你会奇怪这件事这么简单,为什么当初那么难做到呢?

这件事还真是,你如果内心处于贫穷思维中,你就会被焦虑占据所有大脑带宽,你看到的就是无穷的焦虑,和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富裕呢?你看到的都是令人焦虑的事情和人。结果就是不断在贫穷的恶性循环里转圈,并不断证明这就是命,这个焦虑就像诅咒一样,其实这就是自证预言。

而如果你从内心硬是给自己丰盛的预言呢?就像马云,当初就是像偏执狂一样相信,相信自己的丰盛,结果还真是证明了自己就是丰盛的。

关键是自己要从内心深处真的相信。否则,就像一般意义的鸡汤了,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强化了自己的“贫穷思维循环”陷阱。

好像有点跑题,回来说电影。

2、

从《海蒂和爷爷》到《肖申克的救赎》到我

昨天看《海蒂和爷爷》就有很多感慨,可惜没有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因为没有第一时间去做,事后就没有这个情绪了,而且常常当时的灵感也忘记了。

现在我想起其中的一个桥段:

海蒂在富人家陪小姐,老师觉得她太笨了,教了很久。26个字母,最多也只记得开头这一个A,连第二个字母B都记不住。老师觉得她根本无法教。

后来,小姐的外婆来家里,听说这个情况,就单独和海蒂聊了一阵子,她先是给孩子读了一段故事的开头,到了关键的地方停了,海蒂急切地问:接下来呢?

外婆说:你可以自己读书呀。

海蒂说:我不认识字。

外婆说:你可以学习认字呀。

海蒂说:我不学。

外婆;为什么?

海蒂:因为村里的盖特(忘记名字了)说山里人不需要认字。

外婆:别人说的不一定对呀,你要自己思考。

这时候,海蒂沉默了,我想她想起了同样是盖特跟她说爷爷曾经杀过人,爷爷也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你要自己思考。事实是,爷爷是被误解的。而海蒂诗多么爱爷爷啊!

过了一会,海蒂决定要开始学习认字了。一旦原来内心的观念被颠覆,新的内心观念开始树立,海蒂立刻就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不久就可以阅读整本书了。

小姐的外婆安排了一次全家人听海蒂读书。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时候,这个老师居然骄傲地说:你看,连这样的学生我都能教好,我的教学多么好啊!

开始,海蒂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观念,那时候学习对她来说真是可怕的事,而且自己也似乎真的是智商太低了,记忆力太差了,学不会;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观念,并意识到这个观念来自于别人,且这个人曾经告诉自己的其他事也不对的时候,她发现学习真的很有意思(因为有故事书在等着她,就像是自由的希望在等着安迪一样),奇怪的是,她的记忆力和智商也神奇地瞬间提升了,似乎连过程都没有。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海蒂心很包容有爱。这样,她就能很容易接纳和改变。

3、

我在写海蒂的这个桥段前,看起来废话了那么多什么匮乏认知呀什么的,好像跟这个故事没有毛关系——人的内心很有意思,我写东西是随着意识流动的,其实这两者有着很深的内在关系,那就是动力问题!

先说当时看完打车去动车站时的感受:真是不枉花这20多块买了这一个多小时时间,真是不枉花了这一个多小时看了这部电影《海蒂和爷爷》!

当动力来自于焦虑,来自于死能量的时候,这个动力固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就像开始时候,老师逼着海蒂学习,她花了很大功夫,也就学会了个A,连B都学不会。而,当动力来自于生能量的时候,比如可以读到很多美好的故事,可以看到更宽广的世界的时候,海蒂这时候学习的动力变成了拉力,她就瞬间智商爆棚了。

就像我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不太明白,为什么只有安迪一个人能够做到,照说其他人也有动力呀,而且安迪是其中身体条件比较差的!

后来我明白了,安迪说希望是美好的东西,而瑞德说希望是糟糕的东西,因为有了希望就容易失望,这种刻骨的失望没人受得了。而安迪可以,他的动力是希望,而其他人的动力最多是焦虑,也就是推力。焦虑过大就会占据太大的脑子的带宽,大脑就会“荡机”,也就是习得性无助了。这不就是"匮乏性思维循环“吗?

回到开头,我虽然曾经有些宽裕,但是十年前一次创业失败,又主动扛起了责任,导致之后的经济十分困窘。

而我因为经济的困窘,所以对自己十分刻薄,我总觉得这是勤俭,是美德,可是殊不知我让自己陷入了“匮乏的恶性循环”里,正如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一个灼见:贫穷是贫穷的原因。

那么是不是投胎不好,或者跌倒之后,就只能在这个匮乏的恶性循环里打转呢?

不是。

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和这个片子里的海蒂,要么是陷入了极度匮乏的陷阱,要么是“投胎不好”,海蒂从一开始就被抛弃嘛,一个那么小的孩子。

海蒂内心是极其丰盛的,是对这个世界和他人充满爱和好奇的,所以,她的动力来源是源源不断的生能量。回到开始我的焦虑,同样的,贫困给了我动力,可是,如果被这个动力,也就是焦虑占据,那么贫困就成恶性循环,就成了命,天天”喝鸡汤“也没用,因为喝鸡汤并不能改变内心深处的信念,反而更容易失望,更容易让自己皈依了无助,习得性无助。但不不是说焦虑就不好,它毕竟还是给人动力,只是不要被它占据,要像海蒂一样,始终内心有空间有爱有希望。

那么是不是保持人生的动力就行了呢?

其实,人的意志力是稀缺资源。正如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感言,穷人并不是没有改变贫穷命运的动力,也不是他们没有意志力,而是无边的困顿会迅速耗尽他们的意志力。

你也许会觉得,富人的意志力会好得多,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性格缺陷。

其实,大多数富人是因为运气,没有陷入穷人的窘境——那时候,意志力很容易被耗尽的。

所以,最好是不需要太强的意志力就能够从匮乏的恶性循环走向丰盛的良性循环。

从这个片子里的海蒂,从《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以及现实中很多触底反弹的英雄,像褚时健、任正非等,他们都是经历过极致的人生寒冬的,他们都从谷底走出来了。

我今天才领悟到,他们的成功,有个共同点,不是焦虑,而是希望,他们心中总是有扑不灭的希望的火焰。

可能他们也焦虑,焦虑给他们提供了了初始动力,但是他们不会被这股死能量吞没。他们始终怀抱着希望,这成了他们真正走出自己的英雄之旅的根本原因。

当然,就像这个片子海蒂,就像安迪,他们可能就像“那只颜色鲜艳的鸟”,就像海蒂手上的那只雄鹰,他们可能天生就是满怀希望的人,任何人任何境遇都不能扑灭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们是真正“富贵人”,发自内心的丰盛。

而芸芸众生如我,起码看到了这一点,也可以启程了。

从《海蒂和爷爷》到《肖申克的救赎》到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