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下面是是在网上看到的至少关于《奇幻人生》的影评,我刚看完这部电影,搜了别人的写的影评看,这篇给我的触动最大,因为最近我一直在困惑一件事:
为什么我是如此讨厌憎恨现在的生活,惶恐困顿,却总是改变不了?对自己了解越深越无奈地觉察到竟然我自己是这种命运的导演!妈的,这个令我憎恨发狂的命运,竟然是我自己在反复导演!
我一直想改变,可是,似乎越执着改变,越难改变。我隐隐觉得,可能是我太执着了,放不下、舍不得,所以才被这种命运锁定了,无论是我的思维还是身体还是情感——我似乎一直是一个比较勤奋比较会挣钱的穷人,至少是一个有本事的穷人!
这是命,也不是命!
救赎在哪里?在放下,不执着,也就是臣服,就是先接受我自己、接受这个命运,接受已经发生过的事,和,在这件事里面的自己,爱自己。包容自己。也包容我觉得导致我这种性格的原生家庭,我爸爸妈妈,他们也是在“梦中”,他们其实不知道,他们其实身不由己,他们已经尽力做到他们能做到的最好了。而且,现在他们已经去世了,现在,我得做好自己的爸妈了,我不能推卸这个对自己的责任。
这是我的命,也是我的修炼场。
影评中说:”我们并不是为了阻止某件事不发生,或因为不喜欢我们此时此刻的人生,去换一种人生版本。换句话说,只要你仍旧抱持着以上这些念头的话,你根本无法更换人生版本。”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举个例子吧:你非常想改变一个东西,就像是你一把抓住的东西,你太用力了,你想推开它,可是你的手又张不开,因为你执着,你太用力有太强的情绪。你一边推它一边抓着它,想摆脱,可是你抓着它怎么可能摆脱呢?你推开的力量越大就抓的越近抓紧,越无法摆脱。这就是执着。
你可能会想,我就是想推开它,怎么会抓着它呢?我想这是人类的本能,执着的本能,你越纠结越恐惧越遭遇的东西,你会越被它控制,就像你越想戒烟越戒不了,越想戒赌也越戒不了,放下了,接受了,就戒了。这点我非常有经验。
你问,这只揪着讨厌的东西的“手”从哪里来的?我想这就是潜意识,你越想摆脱的,就越如影随形跟着你,其实是你的潜意识的手在抓着它,而你外在的手想推开它,怎么可能呢?这就是执着。
还有个很形象的例子:你夜半走在丛林里,突然脚被什么缠住了身上被什么挂住了,你吓了一跳,拼命想跑,越跑缠得越紧,而且你还会受伤,越痛越想赶紧逃离,可是越想挣脱被绑的越紧越多伤害越多。你可能觉得什么都在害你,跟你作对。其实,你要做的是放下,先静一静,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不过是树藤什么的缠住了脚,树枝挂住了衣服而已,并不是它们要伤害你,只不过是你刚好从这里过去,你有“身”而被缠住被挂住而已。
就像,你的世界突然洪水滔天。这时候,你着急的想逃跑、想抵抗。可是你无处可逃,因为洪水在你心里而不在外面,而你越堵洪水滔天越厉害。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既不是逃也不是堵,而是先让它洪水滔天,对,允许它,臣服于它,静静的看着,也许过一会儿也许要比较长时间,洪水会慢慢消去,也许慢慢你就找到了更多疏导的渠道。
等我完全臣服了,就从心里放下了,改变就会自然发生——虽然我还不完全知道改变将怎样发生,但是我知道,生命的根本动力是趋向圆满而不是幸福(注意,这有根本区别),当这个修炼完成了,就不必要再重回这个命运的轮回了(轮回的目的是生命在寻求圆满),你生命的剧本就被改写了。
2、
说到命运,影片里男主角找到了小说家,似乎是她改写一下结果不就好了,自己不就可以不死了?可是,小说家痛苦地发现,角色有自己的命运,好的小说家只能忠实地记录,而无法改变。
 
 
这让男主非常痛苦,可是在他认真看了小说家写的关于他的小说后,他接受了这个命运,他臣服于自己的命运了。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死去,可是他接受了,心安了(至于为什么,我会在下面说我的理解)。他开始活在当下了,他开始珍惜他和女主的关系,他和工作的关系,他和一切的关系,虽然他知道很快就会有意外死亡,可是在那之前,他允许一切在他生命中发生(套用王小波的话),就像黑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金说的话:就算我们知道明天会死去,也会在今天种下一颗苹果树。
 
 
他用心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直到他见到一个孩子处于危险中,千钧一发之际冲过去把孩子推开,而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中……
看来是个悲剧……
然而悲剧中的他却成就了自己人性的伟大,他最终堕入光明之中(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他最终接受了自己命运的原因。再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一下:人有两个层面的生活,物质层面来说,这是个悲剧,因为他年纪轻轻就要死了;精神层面人格层面来说,他却以短暂得令人心痛的生命,成就了人性的光辉,成就了伟大善良的人格,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结果!)
可是,神逆转的是,他只是被撞成重伤,他的表救了他……
 
 
其实,再回头看,他开始以为小说家是他命运剧本的编写者,后来他发现小说家只是记录者。而当他臣服于真相臣服于命运,改变却发生了,他的命运剧本也在改写,当然,最终他死与不死,这个是由几率决定的,受控于天。我是说,不管他能活多久,在活着的时候,他的命运的剧本已经被他自己,对,是他自己,改写了!他成了一个自主的人和焕发着生命活力和善良光辉的人。
 
 
3、
以下是这篇影评:
《奇幻人生》影评(八):我们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奇幻人生
tranger than Fiction
  因为白天看了《创意云世纪》,李欣频老师在书中提到的这部《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 )让我很感兴趣,花了一晚上看完。简单说说想法吧。
可以把我们自己看作是主人公,也就是这个男主角Harold,把这个作家Karen看作是造物主,或者神,类似超能量。
好,我们的命运由造物主一手策划和安排。这句话对应在电影中,就是男主角其实是作家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
当男主角得知自己即将死去后,他一开始的反应是,他要想方设法避免这场死亡。这其实就相当于,当我们知道即将有一些厄运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本能地就会趋利避害,想去避免。
但恰恰,这种害怕、恐惧,想去避免的念头,反而让我们被深深地套在造物主的既定安排里,我们在挣扎和反抗自己的命运中,反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想要反抗的结局。
男主角向一位文学教授求助,他的一番话道出了真相。大意是,既然知道自己要死了,那就接受吧,把生命当作还剩一天的生命,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把旧版本删除,活出你真正的样子。因为如果想去改变命运,恰恰就是被造物主设计好的。而跳脱出来,干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就做自己,反而能够轻松自在。
男主角最终与自己的造物主见了面,拿到了手稿。他在公车上一口气把小说读完了。令人意外的是,他完全接受了小说的结局,也就是自己的死亡。他是为了救一个摔倒的男孩,而被公交车压死的。那一刻,他自己消失了,他来到了一个无我状态。对啊,如果把这一切安排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看,从一个造物主的角度去看,这样的安排是完美的,虽然主角死了,但是男孩得救了,主角的死也将唤起很多人心中的爱、悲悯、仁慈。从这样一个高度去看的话,他的死,其实是这个环节中的必要链条。
男主角完全臣服了自己的命运,在明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会导致自己的死亡时,也毫不犹豫地替男孩挡在了车前。
而这种臣服与大爱,其实也就是一个真正高版本的自己。这反而感动了造物主,也就是女作家,她主动地修改了结局,将原先的死亡修改成了重伤。正如女作家所言,这样一个有爱的人,我怎能让他死去?
其实,并不是造物主修改了男主角的人生版本,恰恰是他通过他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一个新的人生版本。
所以,结论是,我们并不是为了阻止某件事不发生,或因为不喜欢我们此时此刻的人生,去换一种人生版本。换句话说,只要你仍旧抱持着以上这些念头的话,你根本无法更换人生版本。
人生版本的更换,只可能在你不想更换时、完全臣服时、接纳自己时、平静喜悦时,才会发生,当然,上面那几个用顿号连接的并列短语基本上都是同时出现的。
这听起来像一个悖论,但确实如此。我们生活中应该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真的非常想要某件事某个人时,它永远不会来,而当你真的无所谓了,放下了,好好过你的生活了,不再纠结了,它反而不期而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