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项羽和刘邦,中国人太熟悉了,轮不到我说什么,但是最近我有个新的领悟,这个领悟是建立在我理解的项羽和刘邦身上的,我说的真,是我真是这样理解的,而不敢说历史上项羽和刘邦真是这样的——话又说回来了,谁能说他说的就是完全真实的,太史公也是尽量尊重史实,但并不可能完全摒除自己的主观看法。
这么解释一通,我就放松地说说我对自己“看到”的项羽和刘邦说说自己最近的一个理解了,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我是很真诚地说自己的想法,对你来说不过是个参考而已,好,我说咯:
项羽闯天下,是基于仇恨,是死能量为主作为基本动力推动;而刘邦相反,他是相对没有那么多仇恨,是生能量为主推动的。
这可以通过他们各自见了秦始皇说的话里看出来。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的是:大丈夫当如是。
你看,都有雄心壮志。
项羽的话的重点是取而代之,是推翻和取代。是干掉对方自己做,是干掉为主的。
而刘邦的话的重点是:如是。就是他怎么样没关系,我要这样,是活出来为主的。
如果这样还是不够清晰,可以从他们做的事看出来。项羽胜利了之后,是烧掉阿房宫,象征的意思是我可以杀死你,可见,项羽内心驱动他去革命的动力是源源不断的死能量。也就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回到原初的能量,
刘邦初入咸阳,哪里想要烧掉呀,一头钻进去就出不来啦,多好的东西呀,好嘛烧掉?不过,他的谋士萧何的做法,应该是刘邦至少是鼓励的——他马上对天下资产登记造册。可见,刘邦内心真正驱动革命的动力,是生生不息的生能量。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能量。
基本动力不同,做法也不同,刘邦就做不出破釜沉舟的事儿,而项羽就能以此一战定天下。这是巨大的能量。但是,一旦兵败受到什么挫折。他的选择空间弹性就很小,他就会自刎乌江。而刘邦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死能量多大,他都向着生,他的选择有很大的弹性和空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项羽是背水一战的高手,最后却死在刘邦,准确来说是韩信的背书一战俩十面埋伏上。只不过,以死能量驱动的人格是狭窄的,他看不到或者也害怕此去江东卷土重来的巨大可能性——万一失败了呢?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刘邦经常陷于绝境,鸿门宴、数次败于项羽,连自己的女儿都踢下车逃命,不胜枚举,可是,巨大的生能量使刘邦就是能心态开阔(他不一定智商很高,但是心态是很开阔),找到生的机会。
一般,匮乏的生命的推动力是死能量为主,而丰盛的生命,它的动力也以生能量为主。
奇怪的是,项羽是贵族出生,却有匮乏的生命,而刘邦是平民出生,却有丰盛的生命。
我想,项羽以张楚兴师,他是有强烈的国仇家恨的,这当然是巨大的能量。但是,他一生应该是被仇恨占据了,这是一种死能量,其实这是生命力的一种,只不过他从没有将这种恨转化为爱,转化为生能量。
刘邦看起来很流氓,他内心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很色,又胆小,很无赖,等等,其实看得出来他非常热爱生命。他革命是因为有巨大的生能量——他革命的起因就是放奴隶生嘛,他不也是逃命,这是求生嘛。这是一股巨大的洪流,尽管是浑浊的。
其实,这两种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能量被忽视往往会转成死能量,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由爱生恨;而死能量被“看见”就会转化成生能量,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再比如一个很著名的例子,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曼德拉领导的南非革命,都是源于仇恨止于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