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里舒适区与轮回

(2018-08-16 11:06:10)
学习了陈海贤的心理学课,对心理舒适区和轮回有了新的认识。
所谓心理舒适区,并不是一个舒适的区域。而是,一个既定的,应答方式。固定的反应模式,等等吧,反正都是我们头脑的工具,心理舒适区的核心并不是舒适,而是头脑的控制感。

关于心理舒适区并不是舒适,陈海贤举几个很典型的例子:

1、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那个老布,当他得知他要被释放的时候非常的焦虑,甚至不惜用杀人这个方式来使自己留下来,他毕竟还是善良的,所以他杀不了人,也所以呢,他也没办法留下来,出去后他对于正常的普通人生活,极端不适应,就自杀了。

难道说,正常人普通的自由的生活,比在肖申克这个专门关押死囚犯的重刑监狱还要艰难吗?
显然不是。由此看来老布的心理舒适区,肯定不是空间的概念。老布几乎在肖申克监狱里面呆了一辈子,50年了,他已经在艰难的环境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而这种心理应对方式。不是去适应新的现实,而是,去改造新的现实,如果改造不了,那么就会杀死使用工具的人就是自己。

2、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女子,她在大学的时候谈的男朋友,不会谈自己身边的或者一个学校的,而是采取了异地恋。

她谈的异地恋呢,绝大多数都会以最后分手而告终,这也很正常啊,本来就是异地恋嘛。

但是,最后有一例异地恋居然成功了,没有分手。大学毕业后她的男朋友到英国去留学,这是很长的分离。看起来又将会以分手而告终,可是事实呢,却不是,因为他这个男朋友非常爱她。

最终他从英国留学回来之后就跟她一起到了上海去工作,可是刚结婚没多久,她又想分开,让她丈夫独自留在上海工作,而她回到那个小县城去。

她的理由是那个小县城比较熟悉呀,工作机会比较多。可是理性的分析却恰恰相反,她虽然从那个小县城出来,但是,她所有的亲人基本上都离开了,所以并不方便。而工作机会显然是在上海的工作机会更好更多。

最后在反复的追问中,她自己也才明白,原来,她从小呢就习惯了分离——跟父亲的分离。那么在她谈男朋友的过程中,心中就有一个宿命的感觉,就是一定会分手的。她最适应最熟悉最有控制感的相处的场景呢,就是异地恋,更准确来说就是分离。

在这个案例里面最实用的心理工具,她最有控制感的心理工具,是适应分离和处理分离的。而她的先生的心里舒适区却是在一起生活。这就存在这两种模式的较量,她的先生呢,心理比较温暖和强大,没有离开她,也包容她的分离焦虑。

3、
所以,心理舒适区其实是一种心理应答方式或者说是心理工具。心理工具常常是用来处处理焦虑的。
所以使老布或者她不自觉的去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舒适的更不是智慧的方式,而是他们内心的工具适应的环境,也就是他们内心更有控制感的环境。

有句话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也有这个心理舒适区的含义,

适应心理舒适区的特性,也叫做刻舟求剑,也叫做削足适履吧。因为我们内心对世界的应答方式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依赖和执着,路径依赖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产生了这种依赖之后啊,我们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我们的应对方式,反而会根据我们的应对方式。那去改变我们所面对的环境。或者逃避我们面对的新环境,而投入到我们就的适应性的环境中去,哪怕这个适应性的环境是非常艰苦的。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命运轮回的心理基础。

那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会不会很容易辨认出来呢?其实难就难在,所谓的心理舒适区是很难辨认的,有很多的心理舒适区呀,其实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其实我们是在逃避改变,逃避现实,可是我们内心给出的理由,却是另外的,是高大上的。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似乎没有给出什么理由来,他只是觉得啊,现实是那么的难以适应,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我们心理的一个特性,当我们觉得不好的时候,失去控制感的时候呢,我们有三种攻击的方式,一种是我们要攻击外界,第二种是逃避,第三种就是攻击自己。老布选择了第三种,把自己杀死了。

而在举的第二个例子里面,你看这个女孩子的理由是小城市比较熟悉呀小城市的机会比较多啊,其实真实的动力是很难察觉到的,连她自己都会被蒙蔽了。

这个也可以理解成是说一种轮回,因为她习惯了分离,他就不断的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创造分离,因为这种分离呢是她的心理舒适区。

4、
我们总觉得轮回是个很大的词。当然轮回可以是很大的词,大到国家民族,当一个国家民族,他们学会了苦难,习惯了苦难的这种是应对方式,然后可能就会不断的制造苦难的场景。有可能就会容易树敌,因为这种方式他很熟悉很习惯。

但是命运的轮回也可以是很小的词,小到我们每一天了可以发生非常多次的轮回。这是因为我们心理啊,如果习惯了某种方式形成了熟悉的路径,和熟悉的应对方式,就会在不自觉中间选择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甚至改造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我们经常说啊,也没什么了就是感觉怪怪的,其实这就是现实环境不是我们的舒适区的意思。我们内心的工具,会把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拉到我们熟悉的那一种环境中,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学会了爱就会不断制造爱;学会了仇恨就会不断的去寻找仇恨;学会了亲密就会不断的创造亲密;学会了分离,就会不断地制造分离……

当然,这种心理的工具化不断制造轮回的这个内心的应对方式,一旦被我们觉察之后呢,我们就有可能改变它。我们改变她的方式呢,并不能仅仅只是靠观念上的认识。而是要靠体验。这个呢以后有机会再来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