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根据加尔维的观点,人有两个自我,自我一和自我二,自我一也就是意识层面的自我,自我二,也就是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加尔维是个教练,所以更多的是从运动的角度来叙述的。
当人们在用自我一在打球的时候,ta就会有非常多的判断,对事情的判断,这个对事情的判断会受到人们强烈的自恋的左右,而这种自恋往往与竞技本身的规律,是相背离的。人们在不断的判断过程中,下达指令给身体,要这样做那样做,就会有几个特征,一是反应迟钝了,二是人的身体很紧张。
因为人的意识对于运动时外界情况的判断是不完整的和滞后的,同时又被人强烈的自我认知或者自恋扭曲了,然后再做出的指令,必然不是最好的安排。
还因为自恋的原因,所以人们总爱做判断,当这个判断或者评判与人们的自恋不符合时,就会被压抑或者扭曲,这样过程得出的指令,可想而知距离自然精准及时有效的反应有多远了。
这种打球的方式,被武志红老师说成是“正确的方式”。这里所谓的正确,并不是正确本身,而是人的自我以为的正确。
而用自我二来打球,恰恰是放下自我一,专注而放松,专注球而完全放松身体信任自己的身体,与球融为一体。这种打球的方式被武志红老师成为“流动的打球方式”。
用自我一的方式打球,追求的是“正确”,私心杂念很多,身体是僵硬的;而,用自我二的方式打球,追求的是人球合一,人是专注的,身体是松弛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奇葩的中国足球,对中国足球的理解有很多,这里我不列举了,说说我的理解:我理解中国足球之所以成绩这么差,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很少人认可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在用“头脑”在踢球。不是说踢球不要用脑,而是说他们踢球时的私心杂念太多,是用“自我一”在踢球。身体僵硬私心杂念太多患得患失,完全体会不到体育竞技的快乐,只是为了赢。
其实,除了体育竞技如此,生活中其他方面无不如此,佛家讲要放下,就是放下“自我”,专注地活在当下,跟世界的真相在一起。其实也是要用自我二。
但这样说并非完全否定自我一,恰恰相反,人如果时时刻刻都完全没有自我,那么,动力来自何处?强大的自恋其实是人人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试着想想,如果人完全没有自我,哪里会有竞争意识,哪里会有求胜欲望?如果没有求胜欲望,你有可能人球合一人剑合一,但是你根本不希望赢,那么比赛干嘛呢?这是其一我,自我一提供了人生的动力。
其二,我的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好的思考分析工具,当我们能够放下“自我”时,思维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帮助我们“看到”真相。在任何一场“比赛”之前,能够从全局上做好战略安排,如果跟人合作的话,能够有效地协同,统一思想。
当然,比赛一开始,那么需要放下自我一,信任自己和这个世界,与事情合二为一。
比如,此刻的我,不就是在用我的“自我一”在分析?但是,我得时刻注意放下自我,别让我的自恋干扰我对事物客观的认知。
在工作和运动时,相信自己的身体相信自己的直觉,与世界无缝连接自由地交流,那是多么美好的体验啊!
——这其实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