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我如何面对你 我的焦虑

(2016-11-02 20:16:58)
我的焦虑" />

1、

一夜睡得很浅,我知道我——焦虑,纠结。我真的挺不喜欢自己的焦虑、纠结的。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我的好像不是。
我的焦虑和纠结的对象(用压抑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爱),曾经隔断了我自己,也割断了我跟这个世界的连接。

我的焦虑,是担心危险,担心别人不爱我而将我抛弃的危险;是想做得很杰出而得到所有人的爱,却又不能或者无力的矛盾,导致的。

可见我的焦虑背后,是一种自恋,以为自己居然可以得到万千宠爱;这也是一种幼稚,居然觉得自己弱小到需要并且可以得到别人的宠爱的地步(据说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小男孩)。

我的纠结,背后站着恐惧,可是,又有很强的无力感。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以致令别人失望而实质上我确实没办法做的够好。如果心死了,可能也不会纠结了,问题是我依然像从前的我一样坚韧不拔地“站在那里”,幻想居然可以做到。同时,又过于担心失败,不愿和不敢接受现实。

努力以这种幼稚的方式去获得爱,却,不断换来失望,失望又不断强化这种徒劳,同时对这种循环(命运)有很强的危机感,叫焦虑。

纠结是,想去做又过于担心失败,以至于不太敢去做,在做与不做之间的为难,和做的过程中进与退之间的为难。

2、

在焦虑和纠结中,我其实在成长。

我太不喜欢焦虑和纠结,这又在焦虑和纠结之上,增加了一层焦虑和纠结。

我应该明白,焦虑和纠结,是每个渴望成长的人的一个常态。我因为焦虑和纠结,所以也增加了一种存在感——因为不死心嘛。

在这种狡猾的存在感中,有一丝得意。

叫我如何自处?

从外面到里面,我得先接受第一层真相:我对焦虑和纠结的焦虑和纠结,是正常的,它提醒我需要去面对并成长。

我的接受,使我卸下了这一层的心理包袱。

然后,我得接受第二层真相:我目前焦虑和纠结的,是渴望得到所有人的爱和实际上做不到之间的矛盾。

我看到的我,心里住着一个3岁小孩,我不敢面对现实,害怕失败,可能更深的真相是:我在2岁3岁时,获得爱的努力失败了。所以,我就不断在以后的人生中,创造这样的机会。就像不甘心的败将,不断想回到战前,重新开始那一场已经过去的战争。他居然不断地成功了。准确来说,是成功了一半——他成功地挑起了战争,却,又逼着自己面临从前的恐惧,恐惧又激起我的老模式,老模式促使我再一次失败,这是个轮回。

其实是困境,是死循环:一方面期望“爸妈”能够居然给我我期望的爱,另一方面,期望通过我的足够可怜,居然唤起他们的爱;第三方面,通过我的“创造奇迹”,让他们惭愧,“抱着我哭着说,对不起孩子,我们错了,我们不爱你,后悔了,你是多么可爱啊!然后我说,没关系,我原谅你们,我也爱你们。然后,就永远活在温暖的爱中。”

关于这层焦虑和纠结,我已经开始逐渐走出自我(走出来一半,也可以理解成我的新生,新了一半),敢于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过去的回不来,和,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

我的心“卡”在了过去(3岁),唯有接受才能释怀——逝去的爱,不可能在现在找到;接受焦虑和纠结,接受我有这些理想,也接受其实做不到我理想的样子,和,向着理想奔跑的时候是很累的。

3、

说到这里,我心里卸下了很多心理负担,但是还有一个,藏在我心底——我的自恋。

王小波说:“艺术来源于痛苦,但是没必要非来源于你的痛苦啊。”我想,存在感可以从痛苦来,但是没有必要来源于我的现在的痛苦啊。

可能,我的一部分存在感,源于我的痛苦,其实这个存在感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接受,然后放下来了。

4、

最后,我居然发现,我压制、抛弃自己太久了。

我原以为要得到别人的爱就得压抑自己,甚至爱自己是罪恶的。

现在我想可能事实相反,对自己的爱才是起点和终点。离开对自己的爱,对他人的爱是无源之水,自己也会枯竭和分裂。

所以,从现在开始爱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