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寿命以及活法
(2016-09-16 15:20:55)1、
据说美国有一个心理试验,是测试压力对寿命的影响,测试的范围很大,第一期试验的结论是:压力缩减人的寿命。
可是,这个试验并没有结束,因为有人提出异议.....
我想常人都会不自觉地认为压力会减寿,因为压力会让人不舒服,估计这也是人性本能导致的。在我们国家,应该是文化根上的东西吧,所以会有平安是福的观念,为了摆脱压力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样一分析,大约就理解了为什么前几年全民考公务员,无非是想要一个平平安安的一辈子,哪怕是行尸走肉过一生;文革时期大多数女性的最佳配偶,是那种所谓“老实人”,其背后的逻辑是只要安分就好,为了“安定”,哪怕牺牲生命的激情甚至是爱情也在所不惜;说到整个国家层面,每一次的朝代更迭,老百姓真正追求的无非都是“有碗饭吃就好”。
可是,对平安的过度追求的代价是什么呢?
我想,最大的代价是对真正生命的放弃!
这是苟活着的根本原因吧。
这样的生活,可能会长寿,就像上面的试验的第一个结论:人们认为压力会减寿。所以为了长寿,那就尽可能摆脱一切压力,哪怕为此放弃人生的追求。
可是,这种仅仅为了活着而逃避一切压力的做法,似乎并不完美......
2、
回到篇头的试验:
尽管有了阶段性结论,可是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压力是主观的东西。同一件事,不同人感受不同。所以针对压力做的试验,似乎不准确,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对压力的感受上。于是,试验方优化了一下这个测试,这次得到的结论是:长期感觉受到压力很大的人,寿命会缩减。
注意,在这里压力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事情本身。
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境遇,有的人觉得压力很大,有的人觉得压力很小,甚至有的人非但不会以之为压力,反而觉得是享受。
关于对压力大小感觉不同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文革期间,同样是被批斗的学术权威,有的自杀了,有的则熬了下来。
关于以压力为享受的人,例子也很多,比如那些不为任何利益挑战自我的人,像蹦极、登山、极限运动等,不为名不为利,还要冒生命危险,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上一节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否可以反思一下:真的值得为了逃避压力而苟活一生吗?为了摆脱压力的感受,牺牲掉生命的精彩和深度,值得吗?
这个试验,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对压力的感受,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而要改变对压力的感受,就得改变内心的观念。这样就可以一方面勇敢地活出自我活出生活的精彩,另一方面将压力转化为人生的动力、活力和享受。
3、
再次回到篇头试验:
这时又有人提出异议,因为有很多反例,有些人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下,不但没有短寿,反而长寿,而有很多人却因为压力的失去而短寿。
最多的例子,是退休对人的影响,很多人,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旦退休就老得很快。另一方面,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政坛、商界的常青树,就是不退休,越工作越年轻。工作当然会有压力,这些政坛、商界领袖,工作的压力当然巨大,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压力反而会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使他们长寿呢?而那些退休,突然没有压力的人,为什么又老的很快呢?
这似乎是对篇头试验结论的颠覆。
其实不矛盾。
压力本身不影响人的寿命,影响人寿命的是对压力的观念。具体来说,在同样认为自己承受巨大压力的人群中,那些认为压力会减寿的人减寿了,那些认为压力会增强人的生命力使人长寿的人则反而因此而长寿了。
那些政坛和商界的常青树们,和那些已退休就很快老去的人,对压力的观念其实是一样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这个价值离不开我。退休就意味着我的价值失去了,而一直承受压力则是我价值的最好证明。压力越大价值越大。
比较极端的例子,像卡斯特罗,在强大的美国的鼻子底下,带领一个小国,抗争几十年,越活越年轻。
我又想起一个现象:我国很多老人都带孙子(或者重孙),累是累,可是倒越活越有精神了。
4、
人们天然会认为,没有压力会长寿。可是上一节里提到:有很多人退休后压力消失了,反而老的很快。
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失去了压力的提醒,可能人内在的价值体系就会崩溃,既然没有价值,活着干嘛呢!
所以关于这个试验,修正的结论应该是:不是事情本身带来压力,而是人们对事情的观念(理解)给人带来压力。这些人感受到的压力,被正面理解,则促使人长寿;被负面理解,则使人短寿。
5、
说了半天压力和人寿命的关系,目的其实是为了树立正念,使人可以更智慧、活的更幸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这一人生观的问题了。
如果你的人生观是不愿意承受一丁点儿压力,为此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自由、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本文要说的其实至少也让你看清楚自己的选择和选择背后的观念。
如果你希望活的自由、宽广和深刻,那么你就需要去面对自我迎接生活和世界的挑战,你需要不断选择进取和承担,也就是常人说的主动承担巨大的压力。
这时候,如果你足够热爱生命,你会愿意为真正的活着而承担一切压力;如果你逐渐修炼对生活产生智慧,你会越来越懂得将压力转化为人生的动力;如果你透彻了,可能你会如佛一般,在如梦的人生中,不断精进而无所执着。
有了如此正念,可能会两全其美:一是与压力为友,长寿了;二是生活因此而主动、宽广和深刻了。
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只是我时时告诉自己: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的话,不要因为逃避压力,而放弃最好的风景。
前一篇:听蒋勋讲《红楼梦》的妙玉的感触
后一篇:允许自己不自在才是自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