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黑暗丛林”里吗
(2016-09-04 13:25:30)1、
想象一下:
一个黑夜,你孤立无援地走在无边的丛林里,你的心提在嗓子眼上,全身紧张,注意力完全放在外界的一切动静上。这时候,活下去是唯一的事情,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都在你的关注范围内……
这很累,可是你无法松弛。
这也许是我们大多现代人心灵深处的图像。
2、
一大群人探险走在山路上,这个地方他们的祖先已经走了无数遍,威胁他们的不再是野兽,而是可能的自然灾害,他们有了高度发达的分工,有的精通地理有的精通天文,不一而足。你走在其中,思考着能否为大家做出重要贡献?
3、
为了在有限的人生里,创造最大人生的成就,我们需要把绝大多数事情停掉,把绝大多数关注点关闭掉。没有决绝的态度和做法,我们就会一直浮在很多事情的表面,人生不会有任何成就,这是不能专注的结果。
为什么会不能专注呢?上面两个场景,其实是我们内心心理原形和现代社会的暗喻。现代社会之于我们,就像第二个场景,其实人类社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社会分工协作,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不必像场景一里面一样,几乎完全没有安全感,必须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肉体的生存上才有可能活下去。我们完全可以信赖社会分工的力量,把注意力收回来,投注在值得的地方去。
这是个体能在现代社会创造独特价值的诀窍——相信、放下、专注。
为什么?
4、
因为你的注意力涣散,人生注定不会有成就。而你的注意力其实没有必要涣散的,因为现在人类社会的已经高度分工合作,那些你以为得关注的事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了——不管是从安全角度还是其他角度来说,少你一个关注没有任何影响,多你一个关注也没有任何意义——浅浅的关注其实不可能会产生深刻的成果。
所以,你没有必要把有限的注意力浪费到无限的事情上了,尽管这是本能——你得战胜这个本能,这也是你人生的功课。
5、
因为你面对的世界变了,你的本能却还在以前,在场景一里面。
可能,在10000年以前,人类还没有发展出这样齐全和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科技和人文的积累也几乎没有,所以一个个体的人要在险象环生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确实得首先识别和逃避非常多的危险迹象,所以注意力不得不分散——一旦有没注意到的风险就很容易丧命。
现在,人类已经发展出了高度的社会分工系统,而且大自然相对于人类来说不再像以前那样险象环生了。所以,你还像10000年前的人一样,时刻不停地把注意力放在几乎无穷的环境刺激上,是对注意力的巨大浪费。
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个体贡献出独特的和突出的才华,这倒需要非常的专注才有可能达到,即使你的天分很突出。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部分人无法专注呢?
6、
因为缺乏安全感。
上面说过,10000年前的我们每个个体,需要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在生存上。而现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已经改变了,肉体的生存变得很容易,现代人类社会需要我们在社会分工中,做出特殊贡献,这需要专注才能做到。可是,安全感却是从我们的本能发出的,属于潜意识,我们很难意识到,却被它控制。
大多数人,心还在那个“黑暗的丛林里”,恐惧紧张,注意力在外界,什么都放不下,无法专注。
那么,如何能做到专注呢?
7、
一是能够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起来;二是能改变影响注意力的几个主要因素,比如安全感,后者是前者的心理基础。
那么,如何增强我们的心理安全感呢?
8、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是影响我们安全感的主要因素,而情绪的决定者是情绪背后的观念,内在的观念(信念)决定情绪和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心智模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在心智模式上着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不能专注到能)。
改变心智模式,得先从内在的观念(信念)入手,要改变内在的观念,并非是仅仅在意识层面认识到就能解决的——这是一门儿科学,也是一项长期的修炼,可能有时会有顿悟,但是离不开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的不断实践。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在事上炼的意思。
9、
我想起个人来,曹雪芹。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喜欢文学,却没有读完过《红楼梦》,这令我觉得很奇怪。最近我才发现其中的原因,其实我是读过很多次的,可是读不下去,原因是我觉得都是一些小事,成天无所事事,很无聊。如果我还能耐得住性子,在旁边看他们无所事事的生活,那我不是更无聊!
再往深究,我发现我有一种不安感,无法给自己大段的时间来细细体味《红楼梦》中曲折深宛的东西,我之所以能够看《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是这些书给我强者的安全感,而《红楼梦》没有。
最近听蒋勋讲的红楼,也是一开始听不下去,固然精彩可是总觉得节奏太慢。勉强自己听下去,逐渐反躬自省,才发现问题在我自己这里:我没办法专注,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由此推想,才感到曹雪芹的强大:在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不去参与功名利禄求生存,反而花费后半生所有的心血,完全专注于这部注定为当时世所不容的著作的写作——这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安全感!
也正是如此才难能可贵,写出了这部旷世之作!
由此,我看到曹雪芹其实是放的下的,放的下(连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放的下)才做得到完全地专注,完全地专注才可能有这样的旷世奇功,
放的下的前提是内心的安全感,只有有强大的安全感才可能在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可以放的下。
那么,曹雪芹是如何能够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还能放的下呢?
10、
我想是因为两点:一是从小在富裕家庭生长,万千宠爱在一身,据说人格是在六岁基本定型。那么可以推断,曹雪芹的幼年心理是有稳固的安全感的;二是长大后经历巨大人生变故,使他对世事无常的世界实相有了深刻的认知,所以不再执着虚幻的安全感了。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曹雪芹内心深处觉得,除了人间真情,什么都可以放下。所以也就没什么可以阻碍他专注于写作了,包括安全感,这其实是种透彻。
11、
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跟从前已经不同了,要想在现在的世界中做出成就,就需要把注意力聚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放的下),而能够聚焦的前提是内心有强大的安全感。有强大的安全感是需要我们内心转变的,也是需要修炼的。
12、
我又想起一个人,乔布斯,据说有人问他此生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是专注。
我想他的心已经离开了那个“黑暗的丛林”,他已经放下了绝大多数东西,而能够专注在一件他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
前一篇:如何聪明地创造自己的悲惨生活
后一篇:突然意识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