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想做个快乐的猴子行吗

(2016-04-26 08:15:22)
1、
猴群在森林里很快乐。
有一天,一个猴子看见远处有火光,它告诉了猴王,大家紧张地看着我远处的火光。有的猴子觉得还远着呢,不会烧过来的;有的猴子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得去寻找新的森林或者出路。后来,前者因为这次火势实在太大没逃出去,绝种了;后者分为两类,一类运气很好,找到了另一片森林,它们到如今还是“快乐”的猴子,第二类运气不太好,只找到平地,虽然没有火灾的危险,可是每天面对不熟悉的生活环境,只能自己改变,每天都很苦,可是自己越来越适应了,从身体到心灵。它们终于成为了人。

2、
很幸运,我们就是最后一类猴子的后代。是不断冒险和探索,使他们成为人类的。我想如果保持冒险和探索,我们会进化成更高级的生物的。

我觉得,那些不能要求自己主动去探索的猴子,是自己信念(恐惧、懒惰观念)的奴隶,最终死于自己的信念;而那部分走出森林,最终又回到森林的猴子,仍然是自己信念的奴隶,但它们毕竟曾经战胜过自己,所以它们的命运好一点,是目前还活着的猴子;只有那些完全超越自己习惯和信念的猴子,能够让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并不断探索实践,使它们变成了他们,一个新的物种——人类。

当然,现在他们的后代,又有很多人,失去了探索和挑战精神,正在变回它们——重新成为“猴子”,成为心念的奴隶。
这是后话了。

3、
要想有正确的行为,必先有正确的心理。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心理:
3.1、第一类猴子,它们死于火灾,当它们看见大火的时候,它们不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如果选择相信就得面对残酷的局面,而它们不愿意心里难受,于是选择了否认现实让心里得到虚假的安全感。
还有一个心理,就是它们把熟悉当成安全,而把出去探索这种面对陌生的方式当成不安全。但是,世界变了,熟悉的曾经的安全变成了不安全,把安全感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自然会受到惩罚;
3.2、第二类猴子它们走出了森林,躲过了这场火灾,却又走进了另一个森林。所以它们的心根本没有走出过森林,它们还是它们;
3.3、第三类猴子,身体走出了森林心也走出了森林,它们变成了他们,人。

4、
还有一种人,将挑战精神变成了一种信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为了斗而斗,把人类挑战自然的目的(更好地生存)换成了斗争本身,离开了实相,他们成为了别人也成为了自己的敌人,看似挑战看似主人,实际是自己新的观念(不斗争就会死)的奴隶!
这种心理的开端可能是一种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主人心理——盲从固然是奴性心理,逆反则虽是盲从心理的反面,却同样是一种奴性心理。奴隶和主人的根本区别,是自由,是建立在独立人格基础上的自由决定的权利和能力。主人心理的基础是独立思考,而行为的基础是独立人格。

打游戏,或者踢足球,是人们做出的安全的对陌生的探索游戏。
实际生活中的对陌生的探索,其实是需要拥抱危险和不安的。

5、
我们可以把森林当成猴子的心念(信念),能够走出心念(信念)的,就是我说的“主人”。

6、
所谓主人,对自己而言,应该有几个层面,由浅到深分别为:
6.1、做身体的主人(行为);
6.2、做情绪的主人;
6.3、做观念的主人。

真正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谓自主;
而独立人格是建立在对世界和自己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永远跟事实在一起的,是自己观念的创造者而非局限者,这也就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因为情绪是由内心的观念决定的),做自己观念的主人。
 

7、
所以,做自己的主人,根基是永远跟真相在一起,不囿于自己的观念甚至不囿于任何观念,这样的人,自然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