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我存在
(2016-04-15 14:21:25)1、
人生要敢于做大决定,要从难的事开始,这才是生活的主人。
要敢于做大的决定,是说人生和中起关键作用就那几步要有决断,那几步往往是需要改变自己和勇气的时候,所以很难做决定,这时候需要冷静和勇气;要从难的事开始,是因为决定人生的大的抉择,往往需要改变自己、克服自己的恐惧和惰性,而自己内心肯定会有很多借口,这时候,战胜得了自己的恐惧和惰性的人,才是一个自觉的人和生活的主人(如果听任自己逃避拖延,那么自己无异于生活的奴隶),才有可能走上人生的升华之路。
我想起弗洛伊德的话:宗教是人类的育婴场。我刚才心里冒出来几个画面:庄严的寺庙和大佛、教堂等等,这些都是在向外求,请求一个超越自然的爸妈,让他(们)替我做决定、做事情和保佑我们,那时的我们,何异于婴儿!(顺便说一下,我突然明白基督教和中国的宗教的区别了:基督教是立足于人类是有罪的,人类必须靠自己对在天之父负责,也就是这个宗教起到了督促鞭策作用,所以他们因此而成长而成熟;而中国的宗教是实用的,也就是我们没有什么原罪,甚至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需要在天的神为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不成长甚至退行。)
我想其实可能并没有什么神,我们只能靠自己(这也许是佛陀的原意),这是成熟的第一步——基本观念开始转变。
回到篇头,逃避决定其实也是一个决定,那就是不想做生活的主人(结果是不得不做生活的奴隶),这和祈求神仙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逃避决定和被欲望牵着走,这样的人生是不自觉和被动的,从认知角度讲,这样的人生是建立在对世界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的;从心理角度来说,这样的人生是幼稚的。而求神拜佛,也是建立在类似认知基础上的幼稚的行为。
把视野从外界收回来吧,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我选择并为我的选择负责,不管苦不苦,至少是我自己的双脚在行走。
2、
上面一段写罢,放下手机,头脑里又浮现很多画面:拼命读书、努力找人倾诉、努力做一些跟要做的事关系不大的事,比如帮助别人等等。我看到了跟上面说的类似的逻辑:就是不想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下面一一剖析:
- 拼命读书,可是尽读一些跟目前要做的决定无关的书,其实是一种精致的逃避,潜台词是:你看我多努力,可是事情还是这样,怨我的命不好;或者,看看还有没有不痛苦的办法,换句话说就是:看看有没有不需要我自己去面对、我自己去做的办法。说白了,就是明明路在脚下,也不愿意选择,而是不断寻找那种可以不用自己面对问题的法子。
- 不断找人倾诉:这是通过骗别人达到骗自己的目的,潜台词是:这不是我的错,或者,你得帮我,不然就是你不仁义,等等;
- 努力帮别人做事:这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努力帮别人做事,这是良好的品德,但是,自己人生不要了,拼命管别人的事,就不对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问题只有你去面对才会改变,你去面对别人的事,不但你自己的事不会得到解决,而且你也剥夺了别人对自己负责的权利,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不敢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事,自己的生活中的价值感却在别人的事情上面找。
3、
我眼前出现一幅画面:窗外白雪皑皑,我想要登上那迷人的峰顶,看一看那壮阔的风景。
这时候,光想没有用,求神拜佛也没有用,得自己走出去开始攀登。登山路上,有各种艰难困苦和巨大的危险,这都是我得面对的,我选择了登上这座雪山,那么危险、艰难困苦以及一路上的风景,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的自我的一部分。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登比较小的山,或者我不选择我就呆着屋里,前者的人生当然比较狭小,后者则无异于扼杀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我因选择而存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