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戏的入与出
(2016-01-18 16:44:09)
标签:
杂谈 |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台戏,那么人就是戏中的角色(演员),想要戏好,人必须入戏也要能出戏。
一、先说入戏:
要演什么戏,在戏中饰演什么角儿,大部分是自己可以做主的(有些社会不行,这就是不自由的社会,比如奴隶社会中的大部分奴隶)。但是大部分人以为不行,比如出生寒微,就以为一辈子只能生活得低贱卑微的大有人在,反之,出生权贵之后,自认为一生必是权贵者的思维,也不在少数。
但其实不是的,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也就是决定自己的在社会这个大戏中的角色。
戏有自身的规律,诸如: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高兴没有痛苦、只要成功不用干活等等之类的戏,是不存在的。
01、不入戏:
很多人,因为怕痛怕失败,所以就退出了所有人生的戏,以为这样就没有失败了,殊不知这样才是最大的痛和失败,因为人生的体验没有了,没有体验就等于没有真正的生活,与死何异?至少是心死。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80岁才埋。
这里有很多例子,譬如说一个小孩,一直被人称赞聪明,可是长大了后啥也不会,而且很畏缩,啥也不敢不愿尝试,只能在家啃老,只求平平安安了此一生。这令我们唏嘘不已,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小被夸赞聪明,所以害怕失败,什么都不敢尝试,所以什么都不会(注意是不会,不是学不会)。什么都不会就更加不敢尝试。说白了,为了不失败,维护自己聪明的名声,他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也就相当于退出了生命,也就是本文说的:不入戏。
这样的成人,不敢尝试不敢体验,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地活着,在我国何其多也!
02、假入戏:
又有一些人,看似和戏的内容丝丝入扣,其实他的内心一直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没有真正进入戏中,他只是在演自己内心的自己。在他的眼里,外界世界并不是外界世界真实的样子(他以为是)。这类人,看似在戏里,实际上从来没有入戏。
这类人,不能说是死了,只能说没有投入实相,没有进戏,也可以说他还没有开始真正的生活。
这样的人,其实比想象的多得多,这里可以讲讲我的感悟:很多人,虽然年龄一天天长大,但是他的心里一直卡在幼年或者青春期,有点类似于轮回,或者就做命运。以为女士,结婚离婚好几次,次次遭遇家暴,开始人们总感觉到是她遇人不淑,后来经过心理咨询,才发现她其实有着很深的幼年的情节,虽然成年后,每次遇到的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景,可是她的心还在幼年,所以一直不断重复早年的命运。在她觉悟之前,虽然成年的她在投入不同的爱情婚姻的戏,可是她的心在从前,她没有入戏,现在的戏。
入戏的人,是投入者,我们传统文化说的外儒内道,就是说在世事上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他们往往是事功上的成功者。
但是,他们往往是最苦恼和痛苦的人,因为他们太执着于戏和戏中的角色,殊不知戏和戏中的角色都是空。
二、再说出戏:
二、再说出戏:
除了入戏之外,最好的人生,还要能出戏。入戏是投入的和被动的(被角色推动),是角色决定你的人格;而出戏是主动的和旁观的(也可以说是观照,或者觉察),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角色甚至参加什么戏,甚至你可以是编剧或者导演。
认真生活的人投入的人,往往会以假为真,生执着心,佛陀告诉我们人生“如露似电如梦幻泡影”不要执着,只有看清人生的真相才能觉悟,才能出戏。
人生是一场体验,不仅仅是体验好的情绪,如高兴、爱、安宁等等,也包括体验坏的情绪,如仇恨、嫉妒、悲伤等等。非如此,人生不完整。
是的,体验高兴、爱等正能量情绪是一种快乐,其实体验悲伤也同样是一种快乐。
我想这是一种观照,是对人生有透彻理解后自然产生的境界。既能入戏深又能出戏远的人,就像佛陀,既有绝大的事功,又有一颗清净的心(涅槃)。
我想,人生这台戏,入则得其髓;出则得其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