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2016-01-15 08:57:54)
顺其自然是个很美很深的词,咱们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之一,顺其自然、人天合一以及融于自然,是思想是哲学也是境界。
但是,顺其自然成了很多人,包括我,拖拉懒惰的借口,这个历史似乎很悠久了看样子还会永垂不朽。现在我可不想再骗自己了,得把这事儿弄清楚!
顺其自然,对个人而言,有内在和外在层面,外在层面是指我们与外界世界的关系,是和谐顺遂的。内在层面是说能够接受和包容,接受和包容一切的果(注意不是因)。
但是顺其自然很容易被误解为想干啥就干啥想不干啥就不干啥,这就差得远了。搞清楚:想干啥想不干啥与事情的客观规律是两码事,与事情的发展趋势也是两码事。
但是顺其自然很容易被误解为想干啥就干啥想不干啥就不干啥,这就差得远了。搞清楚:想干啥想不干啥与事情的客观规律是两码事,与事情的发展趋势也是两码事。
为什么说是两码事儿呢?因为欲望不等于规律。
一、接受一切果不是接受一切因:
这得先搞清楚顺其自然说的是对什么顺。顺的是规律、趋势和果。所谓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如果不遵守,只能事与愿违尝到苦果;而趋势之为趋势,是难以改变的东西,罔顾这一点,往往会吃苦头;至于果,那是过去的因导致的、已经成为事实的、无法改变的。
但是顺其自然绝不是接受一切因,其实所谓规律就是因果律,就是因如何导致果的,这里的“哪些因”以及“如何”就是规律。人正是可以通过认识这些“因”以及“如何”,来集合因成就果(达到人生目标)的。正是要在因上着力,才是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很多把顺其自然当成想干啥就干啥的原因,就是把因当成了果。
二、你想干的(因)往往不是你想要的(果):
要搞清楚为什么是两码事,还得对人性有点了解(心理学),人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也即是动机的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其意识并不是决定者,决定者是潜意识。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其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只是以为自己知道。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自己欲望的决定者,而是被决定者。
那么欲望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人有几个基本欲望,生、死和繁衍后代,其他欲望都是建立在这几个欲望基础之上的。但是其他欲望的形成却因不同人不同的经历而不同,表达的方式和强烈程度(性格)也不同,根据心理学的成果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影响是最大的。
荣格说过,那些你没有察觉的愿望决定你的生命。遗憾的是,这些愿望,和你想实现这些愿望的方式(性格),不但是你所难以觉察的,而且跟当下外界的事物的规律和趋势,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把顺其自然当成想干啥就干啥的人,就是以为自己想干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三、从心所欲 不逾矩
这就需要,如果你想有个成功的人生的话,放下内心的欲望和性格,活在当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势而为。
这就是顺其自然。
可见,顺其自然并非为所欲为,也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是会有点难受的。要想不难受,你得放得下自己的欲望和性格,甚至搞清楚自己的欲望和性格后,改变它们。这就大约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