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曾因为英语不及格补考,那个暑假很难过。在快开学的时候,有一个晚上我总睡不着,心里一直想着我的成绩的事,我在不断设想:我的语文多少分第几名,数学多少分第几名,英语多少分第几名,总分多少分,然后我就可以把成绩提到班里第几名。有一次,我甚至设想我达到全班第一名,这把我吓了一跳,觉得不可能,于是设想前十名就好...,我反复设想,非常逼真,就像我真的进了前十名一样,我的心里受到极大地鼓舞。
开学前的补考,我的成绩并没什么,只是及格了而已。接下来的情况出奇地印证了我的设想(梦想),首先是第一次英语测验我得了九十几分,接下来是数学得了高分,语文本来我还可以,当然也没给我丢脸,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成绩就全面提升。这令我十分振奋,每天十分向往上学,期末老师很惊奇地发现我的成绩进了前十名。
初三继续进步,那是我非常喜爱学习和享受学习的一段时光。
同样的故事在高中时又重演了一次,不过可惜,我的最高峰出现在高二,到了高三出现厌学,这种厌学现象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在我四十年的生命中,这是两次很重要的时光,两次都是触底反弹,出现生命的高潮。而反弹的起点,都是非常强烈的欲望和非常逼真的梦想,似乎是心想事成。
最强烈的欲望一定导致成功吗?
这很像成功学里提倡的:保持积极的心态,只要你真心想得到,你就一定会得到。在我大学期间以及大学毕业后的相当长的时间,我常常遭受失败,比如考试不及格,甚至连我一向成绩最好的英语也未能幸免。于是,我尝试着再用这种方式,可是试过很多次,效果实在一般,最终倒是勉强及格了。大学毕业后,我也曾尝试着把英语捡起来,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不论我怎么鼓励自己,总是坚持不下去。
再后来,我下海做了职业经理人。在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上走的还算比较顺,但我总觉得不够卓越。我脑海里又浮现当年的场景,我也听过一些成功学的演讲,听得时候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情景,我觉得我是不自觉运用了成功学的原理。于是,我开始要求自己每天鼓励自己,就像很多保险企业的职员一样。
但是,我总是无法真正投入,总觉得难为情,效果当然很差,这令我很长时间很沮丧。
再看身边很多人,每天向自己大声喊: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之类的,总觉得他们喊得很心虚的样子。
事实上,不但我运用成功学的办法,不断得到失败,身边很多朋友,也是遍体鳞伤。
难道心想事成错了?
开始我的检讨是:我的欲望不够强烈。那就奇怪了,我真不想成功吗?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经济情况很不好,难道他们也不是真心想成功赚到很多钱吗?
指引我们人生的是潜意识,也就是我们的内心。
逐渐,我发现确实是我并非真心想成功。在我的内心,真正的英雄是悲剧性的,是道德性的,所以我总是功亏一篑。但在意识层面,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点(直到07年那次惨败)。我一直以为我是真心想赚很多钱,取得经济上的最大成功。
实际上,我真是心想事成,我的潜意识造就了我的坎坷我的命运,这才是真相!
在看看我身边的朋友,他们整天在鼓励自己去赚钱奋斗,但他们的心底(潜意识)深处,刻着贫穷,刻着富裕的罪恶感,而正是他们的内心(潜意识)指引着他们一次次走向失败和贫穷。
这实际上就是心想事成啊!
改变源自内心
从我和我朋友们的例子,我悟出了:境由心造。我们才是我们自己人生真正的创造者,可悲的是我们总是在外界寻找借口,期望外界的改变能给我们带来好运,使我们的人生向好的方向转变。
这是大多数人的期望和借口,也是大多数人的悲剧。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意识层面向改变的是大多数人,这也是很多成功学提倡的。但是这基本上实现不了,原因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那些高喊口号的,总觉得不真实,原来我的直觉感觉到了他们的内心(潜意识)其实是相反的。越勉强越分裂。
反观自己,在参加保险培训时,别人高声喊着口号时候,我总觉得难为情,原来我对赚钱有一种很强的罪恶感,同时,我内心从不认为我能赚到什么大钱(自卑吧)。
其实,赚不赚钱并不要紧,毕竟现在养活自己和家人是个不难的事,再多的钱事关虚荣心,说好听点就是价值感吧。但是,扪心自问,我这辈子真正想做什么,搞清楚这点很重要,这辈子才不会白活呀!
搞清楚这点,就会产生真正的动力,你的内心就会指引你到达你真正想到的地方。
这才是心想事成。
真正的改变源自内心!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回到开头,初二的时候,我是真的想学好相信我能学好,可惜我的内心(潜意识)给我设了限,就是我怎么可能得到第一名呀!现在想想,如果我的潜意识相信我能得到第一名,我想,我会做到的。
但是,我们的内心有自己的规律,绝不是我们意识想做就能做的到的,有时,意识越想做到,潜意识越对抗。这时需要我们放下来。
认识我们自己,放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