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了,才会有真正的改变---寄语2011和2012的我
(2012-01-02 10:13:30)
标签:
杂谈 |
1、很物欲丶很物质,这不怪你,但你不能总要求别人很不物欲丶很不物质,还反复对别人说你从不考虑自己,都是为别人好。开始我以为你是虚伪,后来发现你真这么认为,妈呀,你真这么认为。我就是这"别人"呀。你意识到你内心的逻辑了吗?在我的人生中,老遇到你和你这样的人,我真得反省自己的内心逻辑了。
2、接着说哈:这里面没有对错,说说我这个"别人",我过去的人生中,总遇到你和你这样的人,其实是我内心的需要,可能我内心价值感比较低,而从小形成了这种付出的模式,以博取他人的赞赏,他人逾不赞赏,我逾付出以求赞赏,甚至"乞讨"赞赏(肯定)。我自省内心似乎还有一个幼稚"卑鄙"的逻辑一
3、接着说吧:对,幼稚"卑鄙"(其实潜意识无所谓高尙卑鄙,借用这个词)的好人逻辑一一我是付出者,我在道德高地上一一可是没人,包括我自己,认可这点,这就很挫败丶很受伤,时间长了,我就成了怨妇。总结一下:我内心需要贪婪的索取者,成就我"大好人"的悲惨人生!看,该走出自己吧,轮回在心里。
上面是我昨天的微薄,那时正在广州机场转机。2012的第一天,44岁生日刚过一天,2012我将怎么过,余下的人生我将如何过,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
以往新年来时,总是豪情满怀,畅想未来。这次不同,因为以往的未来,我都走过来了,与当初的“畅想”大相径庭。每念及此,令我感叹唏嘘。不管下了多大的决心,也不管如何逃避,结果基本不是我当初想要的,偶有实现的,到手时往往觉得了无意趣。
毛病在哪?
我没找到自己。
并非四十就自然不惑了。
关于微薄里提到的,以前的我倒不是没看到,而是看到的层面浅,比如我会看到我与“你”的第一层互动,“你”不断地索取,我不断地付出,不情愿又从内心谴责自己的不情愿,既怨恨自己又怨恨“你”,最后安慰自己---没办法,老遇到“你”(“你”这样的)是命,有时候埋怨社会太物质、太现实、太物欲云云。
第二层互动,我想去改变“你”,最后,我发现这是世界悲剧的一大来源: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去改造别人,而别人几乎无法改变,于是,暴力出现了、盛行了,几千年?一万年?
第三层互动,来自于“你”的心和我的心,你一直在你的世界中而不自知,我也一直在我的世界里而不自知。你的世界是你的心造,我的世界是我的心造,这个心是过去心。
我改变不了你的心,如果你不想,没人能改变,佛陀也不行。
我能改变我的心,只需觉察,只需一转念。
上面微薄说的只是“我”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亦如是察觉。
境由心造。
觉察到了才会有真正的改变,我自己、我的世界、我的2012以及我的一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