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纠结于干什么事业,毕竟四十几了,这十年不把握好,此生似乎很难面对自己。
啥?!从头再来!你还说人家史玉柱不也从负2.5亿干起来了。踢你!那史玉柱我能比吗?我要是他,就不纠结了。别说从负几千万开始重来,就是从负10亿重来,我看史哥哥也不会皱一下眉呀。问题不是钱,而是人,知道吗?我是麻花(马骅),不是柱子(史玉柱),这不叫生活给拧成这样了。
这算是序言吧,下面讲点儿振奋的---品诸葛亮:
一想起诸葛亮,敬仰之情如大江滔滔不绝。
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中国人智慧的化身,虽然,27岁,还在山里当农民(可能是史上最舒服的农民),这可不是一般的农民啊,人家自比于管仲乐毅,据他自个儿说,这还是小可之比,人家心里自比于姜尚、张良---这是不是是史上最牛逼的农民?!
就是这么个农民,不自己拉杆子干(自主创业),不去投曹操(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去投江东(家族性大型企业),却投了刘备(岌岌可危的个体户)。为什么?
从这个史上最聪明的农民的辉煌的一生,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
1、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这在孔明哥哥身上体现在几次抉择上,一次是选择刘备,这位哥哥是皇叔,是以匡扶大汉拯救黎民于水火为己任的,孔明在当时唯有选择刘哥哥方能实现自己理想,起点低怕什么?纯粹啊!第二次是刘哥哥驾鹤西去之前一晚,告诉孔明哥哥,如果阿斗扶不起来,就取而代之。孔明哥哥当时就伏地不起哭着说:定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两点:一是孔明哥哥的忠诚和智慧都是无穷的;二是阿斗的昏聩比无穷还无穷,不过这也都没啥,谋事在人嘛!
2、为什么不去投奔袁绍、曹操、孙权之辈,刘表刘璋之流?这里的学问就大啦!袁绍徒有其表,刘表刘璋看家之犬,曹操嘛,自己就很有料,加上手下谋士如云,上他那儿,几时才能出头啊?再加上,孔明哥哥那时才二十郎当岁,又没什么后台,曹操固然惜才,架不住地位太悬殊啊,人家看得见你这个“管仲”吗?好,不去曹操那儿呐,改去去孙权那吧,也不行。孙权这小子把江东整的亲情融融。张昭那是亚父,周瑜那是亲哥哥,一帮文臣武将就像一家人,孔明哥哥这时进去,能听他的吗?到刘备哥哥那就不同了,武将关张赵,文臣就没啥了,这也是刘备老输的原因呐,所以刘备一见诸葛就感叹:如鱼得水呀!
这让我有个感慨:
优秀是不够的,你得是不可或缺,如果非要加个时间的话,我想说:是一辈子!
说半天,跟咱有关系吗?
有哇,人生的选择很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