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到四十岁的时候,我才明白我踢球的最大瓶颈不是身材不高、不是速度不够等等,而是太“紧”,放松,从身体到心灵,完全放松,不去执着赢球,非得做得多好,把注意力放在此刻的球上,突然,球感来了,好像球技进步了一大截。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参加学校足球队集训,训练比赛参加了几场,越想踢好越紧,最终没能入选大学生联赛校队阵容。如果当时有现在的领悟,我想当时能踢得很好,可惜此情可待成追忆!哈哈!
30岁出头,我常常失眠,越想睡着越睡不着。后来才觉察到我是太“紧”了,太自恋了。学会放手,对所有事,包括睡眠在内,到睡觉时间,都放手,管他呢,包括睡眠,睡不睡得着无所谓,这样一来,反而睡得着了。尤其在吵闹的环境,我越执着噪音越睡不着,后来发现这种执着其实是一种自恋,我本来就控制不了噪音嘛,于是就放下来了,也就睡得着了。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紧的例证: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参加班级排球联赛(6个班),我们班是很强的,就像足球一样。我是二传手。好像3班实力跟我们差不多。有一次,我们对阵,我先上,第一局我们艰难取胜,打到第二局,局面比较困难,这时我队要求换人,我自觉太矮(是场上最矮的)、打得不好,教练还没要求我就举手下场了。赛后,教练找我说:“我本来准备换A的,结果完全被你打破了我的计划,你主动下来,我只好换你,我们准备好的战术打不出来了。”
我对此事印象很深,我当时应该是比较自卑,觉得打排球自己太矮,而且一直沉浸在自己内心里(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射),看不到自己在班上打得比较出色的事实(这也是心想事成吧)。还有就是,我太紧了,一听到要换人,我当时的心理是---与其被人换下来,还不如自己识趣点!太紧的心理,导致我失去了对现实的分辨能力和从容淡定的心态,我其实是逃走的!
在我40余年的生命中,总的基调是很紧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