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争一口气 佛争一炷香

(2011-07-21 19:29:11)
标签:

杂谈

    刚才鹭红跟到我讲了一个故事,是她在中午的时候看电视看来的:

    一对夫妻惨遭骚扰电话折磨17年,现在终于找到了打骚扰电话的“罪魁祸首”---一个以前的女邻居,这个女邻居怀疑自己先生与这对夫妻中的妻子有染而记恨这一家人。记者的焦点当然是这个17年骚扰不止的女邻居,而鹭红的注意力却在这对夫妻上。

    17年,这对夫妻一直不知道骚扰电话是谁打来的---一直是不同的公用电话。他们很愤怒,却表现出惊人的执着,17年,他们一直保持着原来的电话号码,就是为了让这个骚扰者能打进来,他们认为唯有这样他们能保持找到这个骚扰者的唯一的线索。为此,他们失去了所有的生活---夫妻都失去工作事业,身体处于崩溃的边缘,精神几乎失常。

    以如此惨重的代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非要找到那个骚扰者,让这个骚扰者受到惩罚,这样心理就平衡了。

    他们并不是没有第二条路,据“罪魁祸首”交代,只要他们换了电话,她就找不到他们骚扰不了他们了,她也是较上了劲,对方就是不换号码,我就要一直骚扰你们,我还不信你们不换号码,结果他们还就是不换,非要斗到底。

   

    我想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却也是非常中国化地例子。之所以说很中国化,中国有句话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我想人争一口气等会儿再说,佛是不会争一炷香的,有故事为证:

    一天,佛陀正在树下给比丘们开始,这时走来了一个人,径直走到佛陀面前朝他脸上吐了一口痰。佛陀静静地拭去脸上的痰渍,安祥地对来人说:“然后呢,你想要说什么?”

    然后呢?来人楞住了,在他的经验里没有这样的人,你要是侮辱一个人,而且是当众,这个人要么暴跳如雷,要么懦弱如鼠。但佛陀完全不同,他既不生气、不觉得被冒犯也不恐惧,而是很平静很实际地问:“然后呢,你想要说什么?”

    比丘们很愤怒,他们还没成道,他们还有固定反应,他们还觉着被严重地冒犯了,必须严惩肇事者!

    佛土制止了他们,说:“请你们安静,他并没有冒犯我,倒是你们冒犯了我。他是个新人,一个陌生人,他或许从别人那里听到了某些关于我的东西,因此形成了某些对我的概念,他并没有对我吐痰,而是在对他的观念吐痰。

    “如果你们深入地想,他所吐的痰是吐在他的头脑上。我并不是他头脑的一部分,我可以看出来这个可怜的人一定还有其他什么事要说,因为这是说出某些事的一种方式,吐痰是说出某些事的一个方式。”

    佛陀接着说:“我觉得倒更可能被你们冒犯,因为你们跟我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你们知道我,居然还以固定的模式反应。”

    那个人感到很困惑,很混乱,回家后整夜不能成眠。他无法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浑身发抖冒汗,他从来没有遇见这样一个人,这个人粉碎了他的整个头脑和整个模式,已经他的整个过去。

    第二天一早,他回到那里,见到佛陀还跟每天做的一样----给比丘们开示,他一下拜倒在佛陀面前,佛陀问他:然后呢,你想说什么?

    那人看着佛陀说:请原谅我昨天做的事情。

    佛陀说:原谅?我无法原谅你,因为我对你并没有什么怨恨,你和我都不是昨天的你我,昨天那个象现在你的人很愤怒,向另一个象现在我的人吐痰。不管当时怎么样,我们都已经不同了,所以,让我们将他们忘掉---那个吐痰的和那个被吐痰的。现在,请靠过来,让我们谈谈别的事。

 

    说了佛,再说人吧。

    我们说人争一口气,所谓的气是指气节、面子、情绪等。回到第一个例子,假设矛盾双方有一方智慧一点,都不会把17年甚至一生的生命浪费在过去的事上。就这对夫妻,换个号码,就这么简单,何至于搭上夫妻俩的17年的身心,甚至还搭上孩子。

    说到这个骚扰者,毁了别人的人生,你得到什么啊?你不也毁了你自己的人生?!

 

    那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