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小朱、刘杰、小金在一个餐厅吃晚饭。
刘杰跟小朱说:“哇,你吃的好干净啊,像洗过的!”
小朱说:“我从小都是这样,这跟我家的教育有关。我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我奶奶跟我说:粮食归土地公管,我们人间每浪费一粒米,土地公公都要哭三年,你听风声,那是土地公公在哭。所以,我从不敢浪费粮食。虽然现在到了中年,但习惯已经形成了。”
刘杰:“喔...”
小金说:“以前我们管理层轮流在员工餐厅打饭的时候,潲水桶总不满,现在一顿饭好几桶。”
小朱接着说:“有个酒店的老总,总在员工食堂呆着,见员工倒剩饭剩菜进潲水桶,他也不说什么,当员工的面,把刚才员工倒得剩菜剩饭捞起来吃下去...,这样几天之后,再也没人敢倒剩饭剩菜了。”
这时有人说:“干脆把制度定出来,见到到饭菜的,每人罚款多少钱就得了!”
刘杰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人来看我,到亲戚家吃饭,长辈怕我吃不饱,给我煮了一大碗面,加了很多料,不吃不行。我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去了,看见长辈的目光,没办法,只好硬撑下去,撑的我难受了好几天。我想,吃饱之后再吃下去的也没什么用啊,而且身体还受损失,其实是双重的浪费啊。”
我说:“总结起来,对付食物浪费问题有三种办法:1、定制度,处罚;2、恐吓。就像小朱小时候听到的传说,包括一些迷信;3、苦肉计。就像小朱说的那个老总,当然,这里我愿相信这位老总是真诚的。
我想是不是这样:刚才说的三个办法,其实都是一种压力。处罚不必说,恐吓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易察觉的压力,所有的迷信其实都是给人心理压力,逼人从心里不敢做什么,要做什么。至于那个老总,仔细去理解其实也是给员工一种压力,道德压力。从道德层面来说,这位老总置自己于道德高地,置员工于道德谴责之地,既满足了自己的道德感,又打压的绝大多数人。”
小金说:“第一个办法你说是压力我能理解,第二个办法我想想也觉得你说得对,但第三个办法为什么是苦肉计呢?如果是,那又怎么给人压力的呢?”
“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男孩很爱一个女孩,但女孩不爱他。正常的一般就随缘了是吧?但这个男孩反复对女孩说要自杀,女孩有没有压力?”
小金点点头:“好像有点道理。”
我又说:“再举个例子,孩子孝敬父母好像天经地义吧,但有的父母重视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在孩子身上,比如只能交什么朋友、做什么工作、嫁什么人等等,你要不从,父母就要自杀,你说是不是强加,是不是压力?可怕的是这种压力往往披着孝道的外衣,连父母也没察觉。”
见大家点头,我接着说:“对这位老总的做法,我的理解也是一种强加,也许他的意识并没觉察到。那么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我觉得要解决倒饭菜的问题靠强加的方式,不可能得到一个内心的认同。
首先,界定问题,倒饭菜的问题我认为一是大家对粮食是否尊重、对他人劳动是否尊重的问题,当然有时饭菜煮的不好,太硬、太烂又另当别论。问题界定清楚了,答案也就在问题里。
要三四百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事从内心深处尊重食物、尊重别人的劳动,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相关的制度也是需要的,顺便说一下,制度的好坏有个标准,那就是但是否尊重人性、是否能调动大家积极的内心能量。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使得大家认识到对食物、对大自然的尊重,对社会、对同事、对我们共同事业的尊重,这需要具体的方案,从培训、各种层面的深层的沟通、从检查机制等各方面入手,把握轻重缓急,系统改善、全面提升。”
这时刘杰说:“等会我约几个同时聊一下,我们管理委员会可以从这里入手提出系统改善方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