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2016-01-14 09:58:58)
标签:

旅游

分类: 古彭新徐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徐州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在徐州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有个“郝家大院”。

这个大院是当地富户郝家于1872年所建,郝家为汉王望族,祖上在清代有过功名。大院分北院和南院,北院住着哥哥郝士营,南院住着弟弟郝士品。从郝氏兄弟开始,郝家主要经营农业,几十年发展下来,两院已经拥有良田数千亩。之后他们到徐州买房置业,在徐州的风化街就有了郝家大院的东院和西院。郝士营住东院,就是现在风化街东头二眼井一带。郝士品住西院,就是后来风化街西头的和平横街24号,在现在的五中和二院之间。北望村郝家大院成了城外庄园,在重要的农时或收田租的时候,郝家人住在乡下的时间会长一些。

 郝士品的儿子郝振铭,一生中大多时间在北望乡下打理田产。他没有多少文化,为人老实,胆子也小。1935年前后,郝振铭在北望家中被土匪绑票。后来郝家满足了绑匪的条件。郝振铭不愿再提心吊胆地呆在乡下,不久就带着全家搬进了徐州。

这家大院两院并立,坐东朝西,背山面水。前有高高耸立的门楼,院中三进房屋依山而建,轴线贯通,错落有致,主次分明。房屋皆白墙黛瓦,梁架斗拱饰有彩绘,门板户枢镂有花雕,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周围有3米多高的院墙,院后设花园,院前置寨门,寨门边建有带城垛的炮楼,俨然一座军事堡垒。由于历史变迁,如今许多设施已不复存在,原有的100多间房屋现仅存60余间,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筑,条石砌墙,雕梁画栋,建筑精良,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

当然,使郝家大院扬名的并非大院本身和他的后人。

19993 月,中国文献研究室因编写邓小平同志年谱,要求徐州有关部门提供大北望的情况。经过徐州市、铜山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考证及走访,最终确定:从 1949115321,大北望的郝家大院作为四机构所在地的史实确信无疑。20064月,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列为铜山文物保护单位,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这一秘密才为世人所知。

历史何以选择了大北望?这是由当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一是淮海战役刚刚结束,徐州城内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还很猖獗;二是郝家大院保存完好,位置隐蔽;三是淮海战役最后阶段的参战部队都在鲁南、皖北、豫东一带集结,再加上大北望地处徐州近郊,又靠近津浦、陇海两条铁路,交通便利,是战役指挥中枢的最理想场所。

北望村村委会多年来一直珍藏着一幅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通过照片,依然能看到一代伟人们当年的英姿。照片上自左向右依次为:刘伯承、饶漱石、曾山、邓小平、康生、谭震林、陈毅、张际春、粟裕,由图片背景可知他们是站在郝家大院的其中一座大门楼前拍摄的。照片下有一行小字:19492 月摄于徐州北望村第三野战军指挥部。

20158月底的一天,本园主到北望村寻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指挥部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这个“红色旅游景点”已被改为诊所,曾经整理、布置过的展品多半已不知了去向,存留下来的且布满了厚厚的灰尘,破烂物品随意堆放,处于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状态。或许当地人觉得:作为红色旅游景点,无法靠门票收入维持,还要安排人员打理,倒不如盘活资产,收取点租金来得划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